2013年11月4日星期一

南华早报: 南早中文专访阎连科:中国出版制度没那么糟

香港南华早报 - 中国
 
Learn Adobe Illustrator CS6 Master Techniques from an Adobe Guru!

With over 25 years of experience teaching, Robert Farrell has been a trusted instructor for individuals and companies who want to improve their Adobe skills.
From our sponsors
南早中文专访阎连科:中国出版制度没那么糟
Nov 4th 2013, 01:59

"中国的出版制度并没有那么糟糕。" 这句话出自阎连科口中,实在让人感到意外。

被戏称为"被毙稿次数最多的中国作家",在连续数部作品被点名批评后,阎连科最新一部描写一个村落通过权利、偷窃和性交易迅速发展成国际大都市的魔幻主义小说,在内地得以顺利出版,让很多人感到惊讶。出版前,连阎连科本人也没有十足把握。他直言,"《风雅颂》之后,我写《四书》等(作品)就已经彻底不想这个(能否出版的)问题了。"

不少人将此书得以在内地出版,视为国内审查制度转好的一个信号。

"他们想错了",阎连科在2013年10月29日接受《南华早报中文网》专访时说,"大环境并没有变,书可以出版了,是因为出版界有很多有良知的人,有良知的知识分子。"

他认为,中国的审查体制一直存在较大的弹性。"审查是存在的,但今天的审查制度不再是什么都不可以写,而是什么都可以写的,作家可以选择要做什么样的写作。"

阎连科甚至认为,当下中国是最好的写作时代。"中国作家到了一个最好的写作时期。这不是说他的写作生态,而是说写作资源。而且你是可以选择的,这个选择不会像以前那样,一选就把你选进监狱去。"

选择的可能

阎连科无疑是内地作家中的一个异数。

在别人"向着光"写作或"借着光"写作的时候,阎连科说他要"穿透光明,走向黑暗"。批毛小说《为人民服务》,被视为是21世纪初中国大陆最具争议性的小说之一。他随后又撰写了抒写河南艾滋病的《丁庄梦》,以大跃进、大饥荒为背景的《四书》,视角都放在社会的最底层。

"全部的写作离不开河南的土地,离不开从小生长的村庄。这个村庄是你全部写作的最大的资本。"他澹然地说。

2012年,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个真实而无奈的阎连科——他的作品蜚声国际,2005年以长篇小说《受活》分别获得第3届老舍文学奖优秀长篇小说奖及第2届鼎钧双年文学奖鲁迅文学奖、2013年入围第五届布克国际奖(Man Booker International Prize)终选名单,可在国内,他窘迫不已:儿子因没入党遭遇壁垒、抱负难酬,新着作《四书》,内容敏感,在国内连遭20家出版社拒绝;就连在北京生活、创作的园子,也因"违建",被拆除掉。

2012年4月,阎连科在美国纽约时报报业集团旗下《国际先驱导报》上,发表题为《丧家犬似的一年》 的评论文章,把2011年的生活形容为"一条没有光的隧道","漫长而黑暗"。

阎连科坦言,他不止一次考虑过离开北京、离开大陆,可是旧习难易。"我离开大陆就完全无法写作。"阎连科对《南华早报中文网》记者说,"这不光是一个语言问题,而是说如果你真的热爱写作,你不会离开那片土地。我们很多流亡作家非常了不得,很有才华,但出去以后的写作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我们的文化土壤和欧洲等其他地方是十分不一样的。今天的大陆三年两年就发生巨大的变化,你离开大陆五年,你知道的大陆的情况已经完全不是那样了。而且今天的大陆是可以选择(写什么)的,只是你有没有能力选择,有没有胆量选择。"

"我经历了十年的自我审查"

阎连科第一本被禁的小说,是《为人民服务》。广州《花城》首发后,中宣部和新闻出版署一改以往禁书用电话通知不留痕迹的做法,首次联合发文至全国县级以上单位。《为人民服务》成为开放以来享受北京书面禁令的第一本小说,也令阎连科成为中国最受争议、官方最不喜欢的作家。

但阎连科并不认为《为人民服务》是一部上乘的作品。"它并不具有代表性。"我在全世界范围内卖得最好的其实是《丁庄梦》。大家都以为是《为人民服务》,但其实大家都判断错了。

阎连科说这本小说的出炉,"纯粹是为了应付别人的约稿"。"它影响了我十年的写作。在这十年里,自己对自己的审查,到了十年后才醒悟过来,原来自己对自己审查了。不管《丁庄梦》在全世界多么受欢迎,我非常知道,如果我自己不对自己审查,我能够写的会比今天的《丁庄梦》好得多。"

"我也非常羡慕香港这种环境。可以有言论的自由,精神的自由,乃至对一个作家说想象的自由,但是在大陆,很多作家没有想象的自由,这不一定是因为制度,不一定是因为机制,而是自己对自己的约束。这是最可怕的。所以内地作家首先做的,是自己把自己的约束拿下来。"

新作《炸裂志》,阎连科是满意的。

这是一本用"神实主义"手法映射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中国及人的精神的"核裂变"的小说。《炸裂志》是炸裂市的市志,炸裂本是个自然村,与新中国一道经历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又经历土地集体化,建立农村合作社。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商业重新回到炸裂人的生活里。依靠村长孔明亮和妻子朱颖所搭建的权力、偷窃和性的脚手架,村庄在极短时间内,成为超级大都市,甚至被暗示变为一个独立国家的可能。

"每个作家都在下一步作品中寻找新的突破。对一些读者来说,再也没有小说比这部更直接地面对当下的中国了。而对我本人而言,这本小说的最大变化是,它是被接受的。"

"中国人的内心,已复杂到文学无法把握的程度"

阎连科说,文学是不关心政治的,而是关心人心的。可当回到人心上谈论文学时,却会发现当下中国人心灵的复杂性已到了文学无法把握的地步。

阎连科回忆年幼时故乡村庄道路两旁满是参天的大树,现在已都不存在。都被村里青壮年偷伐掉换钱。但让他最为吃惊的是,连家族祖坟两旁的树木也被砍个清光。"这对一个中国人,一个河南人,一个农村人来说,是不可接受的。但居然没有任何人觉得为了挣钱,这有什么不合适。人心到了这个程度已经不可逆转。价值观已经非常认同这件事情,觉得它没有什么不对的。"

面对荒诞的现实,阎连科直言,文学没有能力改变社会现实,但文学有可能修正人心的偏差。"当代中国文学的意义就是面对如此扭曲的人心,给予一点点的校正,关注和批判。你不能指望教育、不能指望政策,也不能指望某位国家领导人对人心发出声音来。"

在阎连科眼里,在大陆创作文学的最特殊之处正在于此:人心到了文学无法把握的地步,而文学又不能不面对人心。 如何去写,写什么,在他看来,这才是当代作家需要回答的问题。

他说:"任何作家都一定要去面对这改革开放三十年。你的回答不一定是正确的,但一定是最个人的,也是最真实的。"

(阎连科此行赴港,受邀于香港科技大学高等研究院2013年中国文学创作研究专题。南早中文感谢刘剑梅女士为采访提供帮助。)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