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7日星期五

南华早报: 人民日报:防火墙大大提高国际社会公正

香港南华早报 - 中国
 
Want free Kindle ebooks?

Sign up to receive the best freebie Kindle ebook deals in your email every day.
From our sponsors
人民日报:防火墙大大提高国际社会公正
Sep 27th 2013, 09:47

(南早中文网讯)上海自贸区挂牌在即,热点之一为区内是否取消互联网防火墙等管理措施。中国官媒今天有评论文章指出,中国不会在境内设置新的「政治租界」。文章也说,不否认有朝一日防火墙作用可能逐渐弱化,直至最终淡出互联网管理,"但那只能是基于综合国力增强的社会发展和国家政治自信上升的结果"。

《人民日报海外版》今天在头版刊登题为〈中国不会在网上设置「政治租界」〉的文章,作者梅新育为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他说上海自贸区是个筐,什么都想往里面装。有媒体近日声称上海自贸试验区内将取消互联网防火墙等管理措施,成为热点,许多人将话题引向探讨「网络特区」乃至「文化特区」。但第二天权威机构就通过官方媒体否定这一说法。这场乌龙事件让人们再次看到了许多人和机构的缺乏判断力与盲从,也对这些受愚弄的人所主张的东西添了几分忧虑。

文章提及被某些人口诛笔伐为「原罪」的互联网防火墙,认为只要冷静、客观审视,便不难看到,这一工具至少在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是大大提高了国际社会的公正。经历了席卷整个阿拉伯世界的「茉莉花革命」的血腥冲突,经历了十几万人丧生、数百万人流离失所的叙利亚内战,网络信息战的杀伤力已经展现无遗;而经历了「棱镜门」风波,哪个人要是仍然声称网络是什么「自由」之地,声称网络不受西方霸权国家控制,不是美利坚霸权手中足以攻城灭国的利器,那也实在是太傻太天真。在这样的互联网技术强势国家重压之下,希望保持自卫能力、维护主权的国家可谓多矣。但不是所有国家都具备这样的能力,幸运的是,中国就是少数具备这一能力的国家之一。 13亿中国人民得以继续享受着和平生活,而不至于如同苏联一样土崩瓦解,如同利比亚、叙利亚人民一样下场,互联网管理能力功不可没。

文章又把互联网这一工具与国际金融市场相比,指两者都有着巨大的正面作用潜力,同时也对人类社会及其秩序有着潜在毁灭性杀伤力。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托宾说过:「只要世界还是分成不同的主权国家,在国际金融交易的轮子里掺进几粒沙子,使它转动不那么顺畅,可能反而是更有利的。 」同样,只要世界还是分成不同的主权国家,在网络信息的杀伤力已经展现无遗的情况下,运用信息防御技术使之不能自由泛滥,结果对整个人类社会更为公平、有利。

文章称,对于亲身经历了毁灭性的1997—1998亚洲金融危机的人而言,亲眼目睹了马来西亚和香港特区无视「资本自由化」天条而毅然实施资本管制和入市干预,并因此得以幸免,其他许多东亚经济体却灾难性倒退……亲身目睹这一切而冷汗浃背的感受,不可能继续将「资本自由化」视为不可侵犯的天条,同样也不会把互联网防火墙当作什么罪过,只会视之为必要的工具。一个泱泱大国的政府不能凡事看所谓「网络舆论」脸色行事,否则这个国家太没主见太脆弱。没有稳定可预期的法律政策环境,也必定不可能宜居,更何况当前的网络舆论在全世界都以享受权利过多而承担责任不足闻名呢。

文章指出,上海自贸区是经济特区而不是政治特区。中央下发的文件中对这一定位相当清晰明确。在网络管理方面另搞一套的可能性很低,即使未来有朝一日自贸区真的不设防火墙,也必然是因应全国共同发展步伐而采取的统一措施。只要拥有正常的理智,就不可能想像在一个经历了多少年血与火的洗礼方才诞生、经过了60馀年持之以恒自我奋斗方才成长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泱泱大国,会在国势蒸蒸日上之时主动在自己境内设置新的「政治租界」。

文章总结道,不否认有朝一日防火墙作用可能逐渐弱化,直至最终淡出互联网管理,但那只能是基于综合国力增强的社会发展和国家政治自信上升的结果,是中国与美利坚霸权国力对比更加平衡的结果,而不能是人为拔苗助长的结果;而且如同资本管制一样,即使在资本自由化之后,必要时仍可重新实施。上海自贸区是一个大有希望大有前途的经济特区,希望它为全国经济发展作贡献,决不希望它沦为各路政治势力角逐的角斗场,沦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南华早报: 新华社:两高释法网络诽谤不针对转发者

香港南华早报 - 中国
 
Refresh your vocabulary.

Learn a new word everyday by subscribing to Word of the Day. A great tool if you're studying for the GRE, GMAT or LSAT, or simply want to enhance your lexicon.
From our sponsors
新华社:两高释法网络诽谤不针对转发者
Sep 27th 2013, 09:04

(南早中文网讯)新华社今日发文,请律师、最高院法官和检察官就两高释法网络诽谤作进一步司法解释,并承认部分地方公安在执法过程中确实存在打击报复现象。

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9月10日发布司法解释文件,规定在网络散布谣言或误传信息者将承担刑事责任。其中关于同一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可适用刑法的规定,招致内地民众和律师非议。

对此,文章引用最高法的审判员杜曦明说,该司法解释出台前,两高进行了一年多的调研,收集了大量案例,也参考了司法先例。杜表示,释法「打击的是信息的捏造者、发布者,而不是转发者。」

文章承认有部分地方执法者确实存在利用释法实施打击报复。对此,文章援引最高法院审判员刘静坤的回应称,最高法高度重视该现象,并致力统一执法标准,规范执法行为,并发布典型案例,并已对地方法院作出进一步指导。

文章强调释法不会影响言论自由。杜曦明称,打击和保护应该并重,不能压制批评的声音。文章特别提到「网络反腐」及「微博反腐」,称有关部门应积极核实,并及时公布调查结果。 「如果不是故意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则不应该追究刑事责任。」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南华早报: 三中全会将至 厉以宁谈新一轮经济改革的关键问题

香港南华早报 - 中国
 
How to Get into Medical School

A tested blueprint to approach the daunting admissions process with both confidence and success! Enroll in this online course for just $29.
From our sponsors
三中全会将至 厉以宁谈新一轮经济改革的关键问题
Sep 27th 2013, 08:05

(南早中文网讯)内地《上海证券报》今天以大篇幅刊登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的文章,全面论述中国下一轮改革所讲面临的八个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于11月召开,新一轮改革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国当下的宏观经济形势究竟如何?未来的改革面临怎样的选择?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在哪里?9月26日,厉以宁在中山大学岭南学院作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和新一轮的经济改革》的学术演讲,就结构调整、宏观调控、土地确权、收入分配、城镇化、国资改革、民企转型、中等收入陷阱等八个问题展开全面阐述。

《上海证券报》称文章系根据厉以宁9月26日的演讲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一、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在中国,多年以来形成了投资冲动怪圈。什么叫投资冲动怪圈?它是这样形成的,地方政府要求加快经济发展,提高GDP,才能使得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改善,使就业问题得到缓解。地方政府有了增加投资、扩大信贷的强烈需要,但此后的结果是:经济虽然上去了,通货膨胀随之而来,致使物价上涨太快。于是,中央又不得已采取紧缩政策,通过紧缩财政和信贷,经济增速放慢,而这又引致地方出现问题,地方财政收入、就业受到影响,就再一次呼吁增加投资。如此循环反复,结果给经济带来了一种大起大落、大升大降的现象,这就是投资冲动的怪圈。

现在中国经济的情况跟这个怪圈都有关系。比如产能过剩,现在全国产能过剩情况相当严重,产能过剩必然造成很多的资源浪费。所以,中国当前最需要做的就是,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这告诉我们:GDP总量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经济结构的优化。即便经济增速低一点,但是整个经济状态是好的。

结构比总量更重要。举一个例子,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时,中国GDP世界第一,远超出英国,但是经济结构不行。在1840年时,英国工业革命从1770年算起已有70年,工业化进展到了一定程度,英国GDP结构符合当时技术进步潮流。英国当时的情况是:钢铁产量上去了,技术设备制造发展了,棉布全是用机器纺织的,其出口的一部分是机器制造的棉布,另一部分是蒸汽机机器设备,交通工具是轮船和火车。反观中国, GDP总量的产品主要是农产品和手工业品。中国的棉布是手工纺织的棉布,中国的出口是茶叶、瓷器、丝绸、桐油等,从结构上说,中国比英国差很远。

今天,虽然我们的经济总量超过了日本,这是不容易的,但是我们的结构还不如日本。现在日本跟中国相比,它的高新技术产品占GDP的比重比中国要大得多。所以,当前我们的改革着重是结构问题。

另一个重要的结构是人力资源结构。1840年,中国人口总量比英国多得多,但人口结构跟英国不一样。当时,英国普及了小学教育,建立了大量的中学,又建立了很多新的高等学校,每年培养出大量的工程师、技术专家和科学院的知识分子,还包括近代的经济管理人才、金融人才,这是英国当时的教育水平和人力资源结构。而中国虽然人口多,但是结构不行。如农民绝大多数是文盲,妇女也绝大多数是文盲。中国少数读书人,读的是四书五经,目的是为了考科举,很少人懂得近代科学技术、经济管理和金融。

同样,我们跟日本相比,人力资源总量比它大10倍。但是在人力资源结构上,日本大学毕业生在全人口中的比重较中国大,日本的工人队伍中,熟练技工人数比重也比中国大。这都表明了结构问题的重要性。

当前,我们怎么提高经济质量呢?一是优化结构。优化结构是没有止境的,因为技术在发展,客观形势在变化。另外,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反映对低碳经济的要求越来越大,这是全世界的趋势。比如说,在20多年前,全世界的环保概念要求废水、废气、废渣不能有毒,明令禁止。今天的环保概念仍然是不能有毒,但却不同。二氧化碳并没有毒,但是二氧化碳必须要减排,因为它会影响世界的气候,大气变暖可能给人类带来很大的灾害。所以,我们一定要把环保提高到新的阶段,不仅要没有毒,而且要低碳。同时,人民生活水平要随着经济增长而不断提高,这也是表明经济增长的质量。

二是技术创新,要不断地技术创新。当前,中国虽然讲技术创新重要,但企业反映的实际情况是,我们的实体经济距离世界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关键是看制造业,中国的制造业能真正自主创新的仍然很少,大部分仍然是依赖外国的技术。这就表明,自主创新少,经济增长质量不够。在企业界流行一句话,"不自主创新,等死;自主创新,早死。"原因是自主创新带来了债务等负担。

这就表明,当前中国的主要问题就是结构调整。在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我们的经济增长才能质量提高,我们的结构才能够随之优化。

二、宏观调控:不能替代改革

经济如同一个人的健康情况。一个人如果要身体健康,应该是内在机制的完善,必要时打针吃药是可以的,也是必要的。但这毕竟是处于辅助地位,主要是靠身体内部机制的完善。经济亦是如此,经济能够顺利地发展、解决结构问题,主要靠机制的完善。

宏观经济调控好比是外来的力量,也重要,但它处于辅助的地位。近几年来,中国经济情况中出现了一种现象——宏观调控在实际中比它应该起的作用还要大。这就造成了"宏观调控依赖症",什么事情都要宏观经济调控。经济发生通货膨胀,宏观调控;经济增长率下降,宏观调控。

而且,宏观调控的依赖性容易产生误导:既然宏观调控这么灵,还要改革干什么?实际上,这耽误了改革。

改革是解决机制问题,宏观调控作为外来的一种力量,是对经济的干预。所以,绝对不要因为宏观调控有点成效就频繁利用,而结果对经济造成大升大降、大起大落,在投资怪圈中摆脱不开。改革是不能拖延的。若不依靠改革来健全内在机制,那么越拖到后来,代价会越大,成本会越高,而且难度越大。所以,在宏观调控问题上,一定要以改革为主,不能依赖宏观调控。宏观经济调控应该重在微调,重在预调,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可采用,一般情况要避免采用。

现在,经济学界中有两种观点争论。一种观点是,从去年开始,我们经济增长率在滑坡,所以国外"唱衰"中国经济的人说,中国经济将会从此一蹶不振。

这个观点不对。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讲,今年中国维持7%-8%的增长率是没有问题的。7%的增速,也绝不是一个低速度,而是一个中等偏上的速度。再想回到过去每年10%以上的增长,现在是不可能的。为什么不可能?因为付出的代价多大,10%的增长率,环境承受得了吗?结构调整得了吗?在原有的基础上加码,结果产能过剩的现象会不断地出现。

另一种观点是当前要加大投资促使经济增长,防止滑坡。加大投资想过经济增长质量吗?如果再增加几万亿投资,中国经济的后遗症将越来越大,使得中国经济长期不能摆脱这个阴影。

投资是要增加,但今后应着重在三个方面:一是技术创新的投资增大;二是民营经济投资力度加大;三是基础设施环境工程的投资要加大。这些是为中国经济增长准备后劲的。

投资固然重要,但应该考虑到中国的大局,当前绝不能够又来一个几万亿投资,这样下去,对中国经济长远是没有好处的。再一次组织增大投资,实际上会使中国经济卷入到一个贻患无穷的地步。

宁可速度慢一点。最近一段时间能保持在7%-8%的增长就行,不要追求过高的增长率,重在结构调整。

中国的宏观调控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不能够照搬国外的增长模式。中国是一个双重转型的国家。第一种转型叫发展转型,为发展经济学所研究的,一个经济体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现代化社会的转型;中国还有第二个转型是体制转型,即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到市场经济体制。对中国来说,这两个转型是重叠一起的,全世界没有先例。

在中国的双重转型中,中国经济有自身的特点。比如说,现在有观点认为货币流通量要控制,不能太大。这是货币学派的一个观点,是根据国外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而提出来的,但对中国来说,不适应。

在双重转型下,原先中国农民被排除在市场经济以外,跟货币经济接触很少,但是现在广大农民都卷入到市场中间。农民吃的粮食,不是自己种的。自己种的卖了,他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要到市场上买,很多要通过货币进行的,但是过去是没有的。所以,农民卷入到市场经济中来,货币流通量一定要增大。

还有,中国的货币流通渠道不是通畅的。流通环节太多,加上农民的加入,中国的货币流通速度是相对慢的。跟西方国家流通渠道很畅通不一样,西方的农民卷入市场是100年前就完成的。这对中国的情况来说,货币流通量必然比西方经济学家所计算出的货币需求量要大。西方是正常的标准,对中国来说,中国有这样的因素加入就不能一样。因此,中国的货币流通量应该有新的考虑,要根据中国的国情来考虑。

几个月前闹"钱荒",原因是什么?因为从统计数据看,M1、M2都是很大的,表示货币流通量多。但却借不到钱,到处在缺钱,闹"钱荒",这必须根据中国具体情况解释。因为中国融资难的问题没有解决,尽管货币流通大,实际生活中的货币要求、需求比这个还要大。

因为融资难,在已有货币不够的情况下,每个企业都另有打算。在企业当中流行的一句话叫做"现金为王",每个企业都要保留一部分现金在手上,现金就全流到超正常储备中去了,准备不时之需。造成了一方面M1、M2数量很大,另一方面感觉经济生活中现金是不足的。这就是中国的情况,若不根据中国的情况来判断、制定政策,就一定会出乱。这个问题表明我们的宏观调控需要跟市朝结合在一起。

宏观调控绝不是万能的,更不是能够替代改革的。有人经常说,核心在政府调节和市场调节之间的关系,就有了种种说法,有的说法是"小政府、大市潮,这个说法有道理,但是不准确。"小政府"意味着政府工作人员少更好,政府管理事情少更好,但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用大小来衡量,不是一个范围的问题。

还有一个说法是"强政府、强市潮,中国将来是"双强"体制。这个说法也不准。"强市潮就是市场发挥作用,"强政府"意思是好像政府一定处处管到,这也不一定对。比如家用电器,政府不管它,它就起来了。管得越多,产能过剩越过。

所以,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有效的政府、有效的市潮。政府不在于大小,因为它不是一个人员多少的问题,也不是管辖范围多大的问题,主要是政府做政府应该做的事,效率要高。市场也不是万能的,市彻有很多地方是管不到的。有效的政府加上有效的市场,这就是中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两者都要讲效率,都要有效,政府做政府该做的事情,市场做市场可以做的事情,这样就行了。

三、土地确权:学习林权改革

土地确权是当前改革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现在全国大概有50个县正在试点,实际上数量可能还要更多,中国准备在几年之内陆续推广。

为什么土地确权这么重要?必须从中国经济的非均衡谈起。非均衡分两类:第一类是市场不完善条件下的非均衡,西方国家的非均衡属于这一类;中国的非均衡属于第二类非均衡,即市场不完善再加上缺乏市场主体的非均衡。

在计划经济时代,没有市场主体。企业不是真正的企业,没生产主体,产权是不明确的。所以中国的改革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产权改革,让产权明确,让产权界定,让国有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中国的改革不能从放开价格着手,因为价格不是改革的突破口,而是最终的成果。改革好了,最后的价格一定根据市场规律而制定的。中国搞股份制改革,就是让国有企业首先成为产权明确的市场主体,最好的办法是股份制。

中国的计划经济两大支柱,第一个支柱是国有企业体制,第二个支柱是城乡二元体制,或者叫城乡二元结构,两者支撑了计划经济。前30年的改革着重在国有企业体制改革,把大多数的国有企业,变成了股份制企业,变成了上市公司,这个任务进行得比较顺利。但是城乡二元体制改革一直没动,这就是中国的现状。

中国产权改革继续进行,农村也要进行产权改革。农村的集体所有制是空的,是虚的,集体所有制讲起来挺好,实际上包括乡镇企业在计划体制下,没有多少乡镇企业是真正属于集体的,而是由干部掌握、操作,跟广大农民没关系,直到"文革"以后取消人民公社,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集体所有的乡镇企业。

中国仍然存在第二类非均衡障碍,因为国有企业体制改了,农村体制还没改。怎么改?一定要谈到中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200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总结福建、江西的集体林权制度试点的经验,进行全国推广。这一次林权制度改革的意义非常重大。

尽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晚了20多年,但中央根据试点的经验,有三个重要的突破:一、承包期延长到70年不变。林权制度改革定了70年不变,农民一算,70年后我孙子都长大了,于是放心了,爷爷种树让孙子来砍,全国农村的积极性加大;二、林地可以抵押。这是一个大的突破,一抵押林区经济就活了;三、林权承包落实到户,一竿子插到底。林权证发到每个农户手上,承包跟产权一块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把农民的积极性全调动起来了,现在造林成风,大量劳动力开展林下经济,种蘑菇、木耳,还有林下养鸡,都富了。林权可以抵押,钱又活了,落实到户,积极性来了。

所以,土地确权要把林权改革的经验落实到农田的承包中。农田承包主要有三权三证,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宅基地上盖的房子的产权。全国政协在农村调查时农民说,城里的土地是国有的,他们祖传的房子有房产证,新购买的商品房有房产证,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下,祖传的房子没有房产证,在宅基地上自己盖的住房,哪怕盖得再高、再好,也没产权证。

于是,在农村流传着"两个老鼠"的故事。第一个"老鼠"是农民外出务工,有了稳定的职业,把老婆、孩子带走了。房子没有房产证不能出租,于是就让亲戚朋友代管房子。很多情况下,一把锁把门锁上了,老婆孩子带走了,这就变成老鼠窝。第二个"老鼠"是农民两手空空进了城,找份工作做,但是城里的房子贵,买不起,租又很难租到合适的。就很多农民在城里头,租了居民楼的地下室住,变成像老鼠一样在城里生活。我看到过一份材料说,一个不大的地下室有个门洞出入,用纸箱板隔成16间,住了16户,网上的说法是叫这一类为"鼠族"。

去年十八大以后的11月下旬,我带着全国政协调查组在浙江杭州、嘉兴、湖州三个市做调查,那里的土地确权工作几年前就开始了,已告一段落了。到那里看,农民兴高采烈,还有放炮仗的,情景和当年的土改一样,因为产权已经落实到户了。跟农民开座谈会,农民说最大的好处是财产有保障了,土地确权了,有证了。谁再想圈占我的土地,不行,我可以告他。谁要想把我的房子拆了,那没跟我商量,可以告他,产权得到了保障,土地流转就加快了。我们问,为什么土地流转加快了?他说,我到外地去打工了,我的土地入股了。还有的说土地出租了,也不用怕了,因为有证了。

还有另一个好处,就是城乡收入差别明显的缩小了。在嘉兴市做调查,市委调查报告说,在土地确权以前,城市人均收入和农村人均收入比是3.1:1,土地确权后,城市人均收入和农村人均收入之比已经变为1.9:1。

从3.1:1变成了1.9:1,为什么呢?我们开座谈会时,农民说"首先,土地确权以后,农户更放心了。扩大了养殖业,扩大了种植业,因为他有积极性了。家庭农场就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家庭农场,这是中央文件中第一次提出中国要建立家庭农场,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就提高了。二是土地流转加快了,农民心里也放心了,于是进城打工,土地就转包给别人,出租给别人,或者是入股了,他收入增加了,进城去打工了。"宅基地归他了,在嘉兴市平湖市,是一个县级市,农民把宅基地房子都拆掉,盖了4层楼高的新房,比原来大,比原来好。我们问农民,你住得下那么大吗?他说我哪住得下4层楼房,家里没那么多人。我说那你怎么搞?第一层出租给人家外地来的商人或者本乡的商人,从事商业,开店、开作坊、开饭馆,有房租收了。还剩三层,有一层准备出租,但是房租不一样。如果对方愿意租二层,那房租高一点,愿意租四层,我自己剩下两层住,所以有了房租收入。因为财产性的收入,所以收入就高了。这个情况应该说是很值得庆幸的,因为多年以来农民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财产,没有财产性收入。

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土地确权要重新丈量土地,发现土地多出了20%。找农民开会座谈后大体得出了这样的理由:第一个理由,当初开始承包制的时候,土地质量有好有坏,好地一亩算一亩,坏地两亩折合一亩,现在经过30年的承包,每个农民把自己家的地整得又好又能够丰产,所以坏地也变好地了。第二个理由,在当初承包的时候,土地是一小块一小块的,因为用牛耕作,所以有田埂,田埂不算面积,田埂两边被遮住太阳的地方不算面积。现在农民用拖拉机了,土地面积扩大了,田埂取消了,田埂也算面积,也没有田埂两边被太阳遮住的地方,所以土地就多了。第三个理由,当初承包时候要交农业税,于是农民为了少交农业税,所以都少报。今天土地重新丈量了,刚刚量完就实报了,没有人愿意少报。因为也没有农业税,少报自己吃亏,土地出租,钱少了;土地入股,自己的股就少了。而且也不敢多报,刚丈完,大家都知道。所以这样一来,土地面积多了20%左右。

假定全国都开展了土地确权,可能中国土地会多出20%左右,甚至还要多。我们在甘肃、内蒙古考察,他们说这里当年承包的时候,坏地三亩顶一亩,他们差别大,这就是土地确权。

土地确权证明了,家庭农场在这个基础上起来了,每一个家庭农场就是一个小微企业,重在经营。农民的积极性是不可低估的,会把家庭农场搞好,将来是种田不用愁。浙江的经验看得很清楚,三种人是将来中国农业的主要生产力:第一,家庭农场主,他们受过培训。第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一组织就不一样了。重庆的长寿区、江津区产柑橘,就有柑橘合作社。它的柑橘跟人家不一样的,是反季节柑橘。人无我有,你不种我种;人有我优,你种我也种,我质量比你好;人优,我反季节。第三,民营企业带技术下乡,带资本下乡。改造土壤,把沙地改成良田,沙退人进。还有跟农民谈判,在广东湛江市徐闻县,徐闻县的土地很贫瘠,没有大河,靠水库、台风,所以有时候产量很低。跟农民谈判,你这一亩地产多少粮食,值多少钱?几百块钱。现在你别种了,把田租给我种。我每亩地一年付几百块钱给你。农民想不要我种,我还一年有几百块钱。他说你愿意出去打工,我租金照样付给你,你不愿意出去打工,就留在我这里,根据你的技术水平,根据你的出勤天数,每个月发工资给你,你给我当合同工。农民说这个好啊,于是土地就连成片了。民营企业从国外引进的新品种种出来,有的种火龙果,有的种荔枝,有的种菠萝。我们到徐闻城外,上万亩的地,一望无际挂一个大牌子,连地名都改了,叫"菠萝的海"。所以中国的情况,农田不愁没人种,土地确权后,会有这种情况的。

四、收入分配:初次分配更重要

这是中国一个重大的问题。我在北京几次会议上一再说,改革的重点应当放在初次分配,不要把二次分配作为重点。二次分配也重要,但是初次分配更重要。

有四点理由:一、农民必须有产权,有产权才有积极性,才有财产性收入。

二、受雇方跟雇佣方必须有对等地位的谈判。今天中国初次分配不行,因为出来打工的农民是单个的,城里的人也是单个的。而雇佣他们的是大企业,农民出来打工,城里人出来打工,都是弱者。而雇他们的大企业是强势,谈判地位是不均等的。而工资水平制定由强者说了算,这就是初次分配的问题。这种问题西方国家也有,但它有工会组织。工会组织替弱者说话,这样力量就强了。在中国,工会管吗?有看到过工会替农民工讨工资吗?没有。所以这个要改,如果这个不改,始终是强者和弱者处在不平等的地位上。

三、农民出售自己的蔬菜、水果,牧民出售奶制品或者是牛羊肉。他们也是弱势,采购商是强势,由他来定价格。在西方国家有农会,或者叫农民协会,以及力量强的联社,中国也需要农民专业合作社或者联社组织,这样才行。

四、教育制度要改革。

中国的人均教育经费城乡是不平等的。农民人均教育经费和义务教育,校舍比城里差,师资比城里的弱,设备也不如城里,农民接受义务教育的学习质量差。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不正确的现象,就是职业世袭制。农民工的孩子还是农民工,他的孙子将来也可能还是农民工。如果这种情况不改变,收入初次分配就有问题。教育体制要改革,要加大农村的教育经费。好学校办在城里,农村的孩子到城里来,学校免费让他住,这样就可以解决。

二次分配也重要,但是二次分配的重要在于社会保障体制,城乡一体化,这是二次分配最重要的地方。二次分配最大的问题,城乡社会保障体制,城乡一律平等,这个很重要。

中央文件说"适当的时候推出遗产税",从长远来说是可以的,但不容易。实行遗产税的第一条,就是要建立完善的家庭财产登记制度,这需要准备相当长的时间。中国跟西方国家不一样,西方国家资本主义社会已经200年了,它那些大家族已经传了很久,它的董事长、总经理,很多都是年纪大的,甚至有70-80岁的。中国不一样,中国老人没什么钱,计划经济下生活了一辈子。中国的管理者40多岁,50岁的也有,他不知道死了会收多少税,如果他知道这个消息后,他转移了怎么办?因为很多地方是不收遗产税的。香港原来收,后来就取消了。税率多少?门槛多少?都必须研究得清清楚楚。

而且这当中不要造成两个恶果:一个是资本外流;二是人生前不投资了,就挥霍、浪费。这样都不利于经济。中国需要培育中产阶级,要把分配结构搞成橄榄形的,两头孝中间大。中产阶级不是根据收入水平定的,根据多年经验,中产阶级三个条件:第一当然是有稳定的职业,稳定的收入;第二要有一定的知识水平;第三是要有一定的道德情操。这样的话,中国更多的中等收入比重,在全国人口中就会越来越多。

五、城镇化:老城区+新城区+新社区

城镇化就是要改变城乡二元体制,这是当前中国最大的改革之一。主要的问题在农民的市民化,农民市民化实际上就是让农民和他的家属都融入城镇社会.中国的国情是地少人多,如果中国要做到农民和他的家属融入城镇社会,现在的城市是远远不够的。

中国的城镇化率现在有两个数字:第一个数字是国家统计局的,城市居民大概是占到51%左右。实际上这个数字不准,因为这个算法是将常住城市的人口都包括在内,而很多农民工是常住城市,也计算在城镇居民中,但是他们的身份还是农民。

我们现在这种城乡二元体制是形成于1958年户口制度改革。当时户口分为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两种,农民在不知不觉中就成为不能离开农村的人。改革开放之后,尽管城乡二元体制放松了,但是没有改变。现在出问题了,上海的问题表现得比较明显,因为上海从农民工进城以后,它的骨干工人全是农民工,原来二十多岁的农民工,现在都已经四十多岁了,成为上海各工厂的技术骨干,但他们的身份还是农民,他们的孩子不能够在公立学校上学,医疗保障等等也跟城里人不一样。

上海遇到的问题是,浙江各个市县工业也发展起来了,急需骨干工人,就到上海挖。上海农民工到浙江来,给城市户口,这就吸引了骨干工人向浙江转移,上海开始紧张。因为这批人一走,上海靠骨干工人的农民工支撑的制造业优势丧失了。所以上海加快了农民市民化,采取了积分制,千方百计将这些人留在上海。但若这个问题不解决的话,骨干工人迟早还是要流走,农民融入城镇社会是一个大问题。

另有一个问题值得考虑,中国的城市能容纳多少人?如果51%是常住人口,但是实际上城镇化率只有百分之三十多。假定中国将来城镇化率达到80%左右,20年以后或者是30年以后,中国的人口可能达14亿多。80%意味着有12亿人住在城里。现在,按照常住人口来计算,51%的城镇化率,城镇居住人口是6亿多,还要增加五六亿人进城。

这些人进城之后城里会成为什么样?有那么多的土地盖房子吗?有那么多供人们使用的城市设施吗?城市容纳不下的话,那么生活质量就会大幅的下降。

中国必须走自己的路。我之前发表了一篇文章说,中国国情的城镇化等于"老城区+新城区+新社区"三部分所组成。老城区就是现在的城区,重在改造。城里造成污染的企业要往外迁,城里棚户区拆迁,贫民窟式的街道房子要拆迁,这样的话让老城区改造成为适合人居住的居住区、商业区、服务区,这就是老城区的任务。

新城区在远郊,或者是一些镇的周围,主要是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物流园区,它是城市发展自己支柱产业的地方,是新兴产业的落脚地。新城区最大的特点是工业进园区,好处一是节约能源,各种设施都可以充分利用;二是污染源集中,便于治理;三是企业相聚在一起,交流机会多,商业机会也多;四是政府可以加强服务。

但是"老城区+新城区",容纳仍然有限,所以中国的特色就是"新社区"。新社区的出发点就是今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很多地方已经搞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将居民的村子给迁移一下,盖上楼房,节约地出来。这样一来,就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将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起点,把它建设成为新社区。

新社区有五个方面需要做工作:第一,园林化;第二,要走循环经济的道路,包括垃圾回收和使用、清洁生产、污染清理等等;第三,公共服务到位;第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第五,建立社区的管委会,以代替现在的村委会。

新社区是城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以免人过多地涌入老城区、新城区,现在全国正在推广,叫"就地城镇化"。这对中国来说,对世界的城镇化历史是伟大的创造。

城镇化过程中,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让孩子能够融入城镇社会,和城镇的孩子们一样进公立学校,或者是进比较好的学校,这是农民的希望。其次是看玻再其次是养老。所有这些,都需要在城镇化的过程中解决。

城镇化过程中,也有两个问题需要研究。第一个问题,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城市建设经费从哪儿来?这个问题一定要解决。现在遇到两大困难,一是土地财政路已经走到尽头了,再也没有地可卖了;第二,要进行城镇化,地方债务问题不能再无止境地增加。无止境地增加只会造成将来更大的泡沫,城市也会破产的,美国汽车制造中心底特律现在已经财政破产了。

中国经济学界讨论的结果发现,澳大利亚、新西兰的模式可供中国参考。

澳大利亚、新西兰是城镇化比较晚的发达国家,因为美国、西欧的发展都在二十世纪初就已经初具城镇化的规模,但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城镇的发展主要是在二次大战之后。

他们的方式是以城市为主体,发行公共建设投资基金券。公共建设投资基金券以具体项目为主,比如说城镇发展需要自来水厂,需要增设一个发电厂,我要建立地下交通干线、修地铁,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全部公开,这些基金券的利息比银行存款高、比国库券高,购买之后不仅仅有利息,将来如果好的话还可以分红,这就有吸引力。年年有新增的项目,有新发的公共投资基金券,资金就不断地进来。澳大利亚、新西兰甚至连廉租房都是采用这样的形式。这样的建设方式,可供中国参考。

另外,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国的城镇化一定要将新社区放在里面。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经是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了,已经是改成社区了,前面就不要加农村,这就是城镇。老百姓迁到这里去,他不会感到跟城市有隔阂。

我们在湖北调查,就发现农民即使迁到老城区、新城区,他还是融入不到社会,特别是一些老人都不愿意去,因为周围人不熟悉。"就近城镇化",新社区就是城镇的一部分,户口市民化,周围也都是熟人,老人也感觉到生活有乐趣了。

中国的城镇化,实际上是造城运动,就是将原来是农村的改成新农村,然后改成新社区,再一部分改成新城镇,造城镇,这就是解决中国城镇化的主要路径。

城镇化还有一个难题,就是怎样让城镇居民有房子可住?居民有房子可住,现在的政策是不行的。第一,现在城市土地招标只能抬高地价,不断地出现新地王,土地成本高了,房子将来的价钱就一定高。应当采用政府采购的方式来建房,就是在同等技术标准、质量的情况下,谁报价最低就采购谁的。一块地先有人大、政协代表参加定出最合理的价格,在上面要建设什么样标准的房子先公布,谁报价最低。每一个企业就会考虑怎样降低成本,而不能够像现在这样,土地价格越炒越高,这样的话城市住房可以解决。

而且,房地产政策应当是不限购,只限转卖。所有这些,都应该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予以解决。此外,给穷人住的房子,不应该建得很远,应该就近建。楼可以高一些,但是要方便群众,城市住房问题才能解决。新社区发展起来之后,新社区就是城镇,这样的话新城镇将来也会发展起来。

六、国资改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国有企业在最近二十年之内,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的确有很大的进展,但是改革并未到尽头。国有资产改革应该有两个层次的改革:一个层次是国有资产配置机制的改革,或者是配置体制的改革。国资委下面不要去管具体的企业,国资委下面成立若干个行业性或者是综合性的投资基金公司,任务就是管国有资产的配置。我们平时谈效率,只谈到生产效率。生产效率是说根据投入产出之比,投入为既定,产出越多越好,这样效率就高,产出为既定的话,投入越少越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之后,出现了另外一种效率,这就是资源配置效率。资源配置效率假定投入不变,不同的方式来配置资源,然后进行对比,看谁配置效率最高。资产不断地重组、调整,是为了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在经济学里引起了两个变化。第一个变化,过去长期认为在企业中搞人事组织工作的、搞宣传工作的、搞行政管理工作的,都列为非生产人员,你们不在生产第一线的,你们对生产效率没有贡献的,这些都是非生产人员。资源配置效率出来之后,看法就不一样了,做人事组织工作的,从事的是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这就是提高了效率。做宣传工作的,是调动每一个投入者的积极性,提高了效率。行政管理人员是将物资资源和人力资源更好地组合在一起,产生更多的效率。所以从事这些工作的人,今后如果再有人说你们怎样,你可以说那些观点是旧的,是六十年前的观点,现在是讲资源配置效率,都是从事资源配置的。

国有资本最大的问题是配置不当,该发展的新兴产业进行大量的国有资本投入,不重要的或者是市场可以解决的、民营企业可以解决的,不要在这些领域搞了,退出来,专门从事国有资产的最优配置。

至于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应当成为自主经营的国有企业,控股问题由法人治理结构定了之后,它控股多少,相应的董事参加。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一家独大,这样董事会就不是一个声音、一个面孔,就会有争论,而争论有利于效率提高。

国有企业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企业,中国的面貌就会改变。国有企业都是独立自主的企业,由法人治理结构来管理,这样中国的改革就会有进一步发展的希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看到国有企业跟民营企业应当是竞争对手,同时也是合作伙伴。没有民营企业,光靠国有企业,你不可能一枝独秀,国进民退、国退民进,这些都不是我们的政策目标,我们的政策目标是双赢,双赢对国企、民营都一样,这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应该看到这样一点,在国际市场上,将来国内市场也一样,不分哪一个产品是中国国企的产品、是中国民营企业的产品,都是中国产品、都是中国制造、都是中国品牌。这样的话,国企、民企最后达到共赢的格局。

七、民企转型:首在产权意识

民营企业当前需要转型。第一,要有产权意识。产权意识对民营企业非常重要,要知道保护自己的产权,要知道民营企业靠产权清晰为主,如果你的产权糊里糊涂的,甚至你当初成立的时候,以各种当时的惯例、当时的情况建成的企业,结果产权始终是不清的,这就对未来造成隐患。产权清楚,你才能保护自己的产权。民营企业在转型中,首先就是要产权清晰,产权要界定清楚。民营企业规模大的,同样应该健全法人治理结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各得其所、各在其位。家族制在企业成立之初起过作用,因为家长往往是一个能人,家长具有凝聚力,但是这个时间不会太长,一旦企业走向正规之后,就应该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其中最大的问题也涉及到接班人的问题。趋势上讲,亲属可以有股份,但不一定要选为接班人。接班人要有能力,能够保证企业按照法律法规来经营、来发展。

民营企业要重视自主创新,要重视产业升级。比如说产品设计,原材料的选择自主权,节能减排,节约原材料,营销方式等都可以有新的变化,还有管理的创新。任何企业都不要忘记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问题。

在这个方面中国的民营企业转型要做到两点,第一,除了注意生产之外,还要注意营销,要注意产后的服务。只有生产、营销、产前产后服务做得更好,企业才有钱赚。第二是要抱团。在危机之后我们常说抱团过冬,这是对的,大家要抱团互助,资金的融通方面可以有办法内部协调。

但是现在出现了两个例子,这就是抱团走出去。一个例子是在西欧,中国企业家抱团出去,单个一家企业到冰岛去,人家不要,结果失败了。现在抱团了,好几十家企业一块去,准备投资,同意就全部留下,不要其中一家,就统统都走。第二个例子,中国汽车行业正在谈判,准备进入美国的底特律市常底特律破产,财政负担很重,但是它有很好的厂房设备,还有一支很强的工程师队伍、设计师队伍。中国的汽车行业准备接管,把他们的设备、厂房全部买下来,把这里开发成中国汽车研发中心,那些工程师、设计师能够起作用的,可以恢复工作就地就业。

中国民营企业抱团出去,这是非常有用的,都是属于民营企业的转型。要破除传统的小业主意识,小业主意识有害于中国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

八、中等收入陷阱:中国可避免

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是世界银行2007年报告中提出来的。报告说,拉丁美洲如墨西哥、阿根廷、智利等国家,东南亚的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在中等收入的道路上前进时落入了中等收入陷阱,经济长期停滞不前,停留在中等收入阶段。

世界银行这个观点对吗?这是似是而非的观点,并没有充分的证据来说明这个问题。实际上别相信它。真正的陷阱是在任何收入阶段都会有,而全世界最普遍的是低收入陷阱。低收入陷阱,很多国家人均GDP在1000美元,顶多2000美元上下就徘徊不前了。多少国家,长期都在最贫穷国家之列。

过了中等收入陷阱,难道从此就一帆风顺了吗?不可能。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希腊了,希腊当初越过12000美元时,12000美元是中等收入和高收入之间的界限,人均GDP达到12000美元时,世界银行打电报过去祝贺,后来到了2万多美元时,希腊经济停滞、下降了,高收入一样也会有陷阱。再如日本,到4万美元人均GDP时就长期停滞不前,停留在4万美元左右。

世界银行提出的这几个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至少有三个原因。第一,存在着发展的制度陷阱。这些国家当初在前期发展的时候就应该解决的问题没有解决,如土地问题没有解决。当时拉丁美洲国家都是大地产制度,当初应该给解决而因害怕没有解决,现在越到后来越难动,这就充分证明了改革阻力越拖就越大,拖的时间越长就越难改,现在改就不行了。

第二是社会危机陷阱。土地问题没有解决,贫富差别就难以解决。拉美国家无论是执政党还是在野党,都提出过办法,但是都不能得到大家的支持,因为大地主对无论哪一种方案都不同意,结果社会处于绝望的状态,就出现了极左派,他们提出将大地主的土地全部没收,这样一来就受到政府的镇压,但是他们还是提这样的口号,结果社会就乱了,地下组织、毛派、极左派等等什么派都有,没有精力来发展经济,社会危机陷阱就此形成。

第三个是技术陷阱。这些国家也知道技术不突破、不创新,没有办法使经济进一步发展,可是人才都外流了,拉丁美洲国家派到美国学习的,后来自己考取美国、英国大学的专家也不回来了。而且他们对于资本市场认识也不足,本来这些国家资本就先天不足、后天失调,而且老百姓的观念是旧的,仍然将房地产看作是第一财产,全部精力都投这个去了,技术创新谁都不感兴趣,也没有人搞了,这样就造成了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不但要防止掉入中等收入陷阱,而且即使今后进入高收入阶段,也要防止出现停滞状态。中国现在的改革,包括土地的确权、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城镇化,还有国有企业改革、民营企业转型,都表明了中国完全可以避免陷入这种陷阱,包括今后进入高收入阶段,也可以避免。

《华盛顿邮报》2010年9月份登了一篇很长的通讯报道,用了一个很吸引人的标题,叫《美国究竟应该害怕中国什么?》文章说,害怕的不是中国GDP的增长,认为中国GDP的增长不足担心。文章从中关村谈起,中关村有一些咖啡店,其中一个咖啡店在北京大学南面不远。这个咖啡店有几十张桌子,每天都挤满了人,每张桌子都有三五个人在那儿喝咖啡,这些人是名牌大学的博士生、博士后、年轻教员,还有就是科研单位的一些年轻研究人员,还有一些民营企业家,他们在那里喝咖啡,谈的是创意、创新、创业、专利这些东西。这让记者想起来三十年前比尔·盖茨跟乔布斯都是大学城咖啡店的座上客,中国这些力量不可阻挡。文章登出不久,德国《镜报》记者也发来文章,说在中国有这种咖啡店的不只是北京中关村,上海、西安都有,广东也有,只是没有被我们发现而已。这些代表了中国的希望,中国的希望在加以突破,我们需要一个创新时代。创新的动力在广大年轻人中间。

《华盛顿邮报》给我们的启示,是说我们的政策、我们的改革都要逐步将民间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民间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进入创新的高潮、创业的高潮,这就是中国真正的希望所在。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南华早报: 政治更开放 高层夫人不再神秘

香港南华早报 - 中国
 
Refresh your vocabulary.

Learn a new word everyday by subscribing to Word of the Day. A great tool if you're studying for the GRE, GMAT or LSAT, or simply want to enhance your lexicon.
From our sponsors
政治更开放 高层夫人不再神秘
Sep 27th 2013, 08:13

张德江本月中旬出访非欧四国,夫人辛树森以或桃红、或浅粉、或浅蓝的套装,尽显优雅、庄重。

(南早中文网讯)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本月中旬出访非欧四国,他的夫人辛树森以或桃红、或浅粉、或浅蓝的套装,尽显优雅、庄重,成为张德江就任委员长以来首度外访中一抹独特的亮色,引发媒体广泛关注。

《大公报》报导,张德江本月中旬出访非欧四国。随行的委员长夫人辛树森陪同张德江一同出席了相关活动,譬如在尼日利亚参观中国文化中心、国家图书馆和国家公共安全网,在斯洛伐克参观葡萄酒生产企业,在俄罗斯参观了华为公司俄罗斯子公司。在不同场合,她身着或桃红、或浅粉、或浅蓝的套装,尽显优雅、庄重,成为张德江就任委员长以来首度外访中一抹独特的亮色。

报导指出,去年中共十八大之后,新一届中央政治局七常委通过新华社公布了个人经历、家庭生活、家庭成员等情况,其中包括各自夫人的有关情况。这种最高领导层集体主动「晒隐私」的情况,在中共历史上还是首次,彰显了新一届领导人的开放、亲民、务实。今年3月全国「两会」产生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之后,新华社再度发表了系列稿件,介绍领导人的工作与生活。这种关于领导人个人情况的信息披露,已经渐趋于制度化。

报导表示,新届中央领导人夫人其实早就处于公共视野之中。国家主席夫人彭丽媛是著名歌唱艺术家,已经陪同习近平出席了众多的对外交往活动,并且以女性特有的温柔和爱心与到访国的儿童亲密接触,知性亲和、魅力四射的「彭丽媛style」塑造了中国「第一夫人」的形象。李克强夫人程虹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英语教授,她历尽数年心血译著的《美国自然文学经典译丛》,去年出版以来持续热销。

报导称,媒体对于张德江夫人辛树森也不陌生。作为中国建设银行高管,身为高级经济师,她在担任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期间,每年全国「两会」都会针对热点问题建言献策,所提问题也显示了很高的专业水准。

2011年,辛树森接受一家金融媒体的专访,从2005年建行在香港上市谈起,她就银行改革的看法说:「放眼世界,全球经济缓慢复苏,但前景充满变数;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但未来仍有众多复杂和不确定的因素。在挑战与机遇并存、发展与困难同在的今天,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要继续发展,必须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加快转变银行发展方式,真正建设成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与效益良好的现代股份制商业银行。」

2012年全国「两会」,辛树森在政协小组发言中说:「为什么我们总要绕一圈到国外去消费?结果大包小包地往国内背,最后都是一堆『Made in China』。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流通领域改革,十分及时,也十分必要。」

报导认为,在很长时间内,高层领导人的家庭情况被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这种现象,既在官民之间形成了隔阂,有时候甚至还容易产生无端的谣言。而新一届领导人主动打破神秘,通过外访、接待外宾等场合,将夫人落落大方地展示在世界面前。

报导称,彭丽媛、程虹、辛树森等夫人没有因为丈夫政治地位的提升而将自己锁闭在高墙深院。她们照样在各自岗位上,履行社会角色,从事自己的专业和事业,并没有因身份变化而搞特殊化。就在前不久,彭丽媛作为世界卫生组织爱滋病和结核病防治亲善大使出席了在北京举行的爱滋病致孤儿童夏令营活动。而程虹也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教书、科研和翻译工作。

报导总结道,这些现象一方面拉近了与老百姓的距离,展示了中国领导人自觉接受公众监督的自信;另一方面也在世界面前树立中国领导人开放开明的新形象。这是中国民主政治的可喜进步。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南华早报: 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正式公布

香港南华早报 - 中国
 
Learning HTML & CSS shouldn't be difficult.

Master Trainer, Mark Lassoff, will teach you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to create a creative and professional web site in 4 hours.
From our sponsors
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正式公布
Sep 27th 2013, 08:23

国务院网站今天(9月27日)下午正式公布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全文如下: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

国发〔2013〕3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务院批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现予印发。

一、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二、上海市人民政府要精心组织好《方案》的实施工作。要探索建立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提升事中、事后监管水平。要扩大服务业开放、推进金融领域开放创新,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便利、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使之成为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发挥示范带动、服务全国的积极作用,促进各地区共同发展。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做好协调配合、指导评估等工作。

三、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授权国务院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暂时调整有关法律规定的行政审批的决定》,相应暂时调整有关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文件的部分规定。具体由国务院另行印发。

《方案》实施中的重大问题,上海市人民政府要及时向国务院请示报告。

国务院

2013年9月18日

(此件公开发布)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

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为全面有效推进试验区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试验区肩负着我国在新时期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的重要使命,是国家战略需要。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国家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先行先试,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率先建立符合国际化和法治化要求的跨境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使试验区成为我国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二)总体目标。

经过两至三年的改革试验,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和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新型贸易业态,加快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全面开放,探索建立货物状态分类监管模式,努力形成促进投资和创新的政策支持体系,着力培育国际化和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力争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便利、货币兑换自由、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为我国扩大开放和深化改革探索新思路和新途径,更好地为全国服务。

(三)实施范围。

试验区的范围涵盖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并根据先行先试推进情况以及产业发展和辐射带动需要,逐步拓展实施范围和试点政策范围,形成与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建设的联动机制。

二、主要任务和措施

紧紧围绕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战略要求和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战略任务,按照先行先试、风险可控、分步推进、逐步完善的方式,把扩大开放与体制改革相结合、把培育功能与政策创新相结合,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框架。

(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1.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改革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按照国际化、法治化的要求,积极探索建立与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系,推进政府管理由注重事先审批转为注重事中、事后监管。建立一口受理、综合审批和高效运作的服务模式,完善信息网络平台,实现不同部门的协同管理机制。建立行业信息跟踪、监管和归集的综合性评估机制,加强对试验区内企业在区外经营活动全过程的跟踪、管理和监督。建立集中统一的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体系,在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管、知识产权、工商、税务等管理领域,实现高效监管,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市场监督。提高行政透明度,完善体现投资者参与、符合国际规则的信息公开机制。完善投资者权益有效保障机制,实现各类投资主体的公平竞争,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国投资者自由转移其投资收益。建立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援助等解决机制。

(二)扩大投资领域的开放。

2.扩大服务业开放。选择金融服务、航运服务、商贸服务、专业服务、文化服务以及社会服务领域扩大开放(具体开放清单见附件),暂停或取消投资者资质要求、股比限制、经营范围限制等准入限制措施(银行业机构、信息通信服务除外),营造有利于各类投资者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

3.探索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借鉴国际通行规则,对外商投资试行准入前国民待遇,研究制订试验区外商投资与国民待遇等不符的负面清单,改革外商投资管理模式。对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按照内外资一致的原则,将外商投资项目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国务院规定对国内投资项目保留核准的除外),由上海市负责办理;将外商投资企业合同章程审批改为由上海市负责备案管理,备案后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工商登记与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相衔接,逐步优化登记流程;完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在试验区内试点开展涉及外资的国家安全审查,构建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外商投资管理制度。

4.构筑对外投资服务促进体系。改革境外投资管理方式,对境外投资开办企业实行以备案制为主的管理方式,对境外投资一般项目实行备案制,由上海市负责备案管理,提高境外投资便利化程度。创新投资服务促进机制,加强境外投资事后管理和服务,形成多部门共享的信息监测平台,做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和年检工作。支持试验区内各类投资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境外投资。鼓励在试验区设立专业从事境外股权投资的项目公司,支持有条件的投资者设立境外投资股权投资母基金。

(三)推进贸易发展方式转变。

5.推动贸易转型升级。积极培育贸易新型业态和功能,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加快提升我国在全球贸易价值链中的地位。鼓励跨国公司建立亚太地区总部,建立整合贸易、物流、结算等功能的营运中心。深化国际贸易结算中心试点,拓展专用账户的服务贸易跨境收付和融资功能。支持试验区内企业发展离岸业务。鼓励企业统筹开展国际国内贸易,实现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探索在试验区内设立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和资源配置平台,开展能源产品、基本工业原料和大宗农产品的国际贸易。扩大完善期货保税交割试点,拓展仓单质押融资等功能。加快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建设。推动生物医药、软件信息、管理咨询、数据服务等外包业务发展。允许和支持各类融资租赁公司在试验区内设立项目子公司并开展境内外租赁服务。鼓励设立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按照国际标准采信其检测结果。试点开展境内外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维修业务。加快培育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功能,试点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海关监管、检验检疫、退税、跨境支付、物流等支撑系统。

6.提升国际航运服务能级。积极发挥外高桥港、洋山深水港、浦东空港国际枢纽港的联动作用,探索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运发展制度和运作模式。积极发展航运金融、国际船舶运输、国际船舶管理、国际航运经纪等产业。加快发展航运运价指数衍生品交易业务。推动中转集拼业务发展,允许中资公司拥有或控股拥有的非五星旗船,先行先试外贸进出口集装箱在国内沿海港口和上海港之间的沿海捎带业务。支持浦东机场增加国际中转货运航班。充分发挥上海的区域优势,利用中资"方便旗"船税收优惠政策,促进符合条件的船舶在上海落户登记。在试验区实行已在天津试点的国际船舶登记政策。简化国际船舶运输经营许可流程,形成高效率的船籍登记制度。

(四)深化金融领域的开放创新。

7.加快金融制度创新。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可在试验区内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方面创造条件进行先行先试。在试验区内实现金融机构资产方价格实行市场化定价。探索面向国际的外汇管理改革试点,建立与自由贸易试验区相适应的外汇管理体制,全面实现贸易投资便利化。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境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现跨境融资自由化。深化外债管理方式改革,促进跨境融资便利化。深化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促进跨国公司设立区域性或全球性资金管理中心。建立试验区金融改革创新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联动机制。

8.增强金融服务功能。推动金融服务业对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和外资金融机构全面开放,支持在试验区内设立外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允许金融市场在试验区内建立面向国际的交易平台。逐步允许境外企业参与商品期货交易。鼓励金融市场产品创新。支持股权托管交易机构在试验区内建立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支持开展人民币跨境再保险业务,培育发展再保险市场。

(五)完善法制领域的制度保障。

9.完善法制保障。加快形成符合试验区发展需要的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针对试点内容,需要停止实施有关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文件的部分规定的,按规定程序办理。其中,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授权,暂时调整《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规定的有关行政审批,自2013年10月1日起在三年内试行。各部门要支持试验区在服务业扩大开放、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等方面深化改革试点,及时解决试点过程中的制度保障问题。上海市要通过地方立法,建立与试点要求相适应的试验区管理制度。

三、营造相应的监管和税收制度环境

适应建立国际高水平投资和贸易服务体系的需要,创新监管模式,促进试验区内货物、服务等各类要素自由流动,推动服务业扩大开放和货物贸易深入发展,形成公开、透明的管理制度。同时,在维护现行税制公平、统一、规范的前提下,以培育功能为导向,完善相关政策。

(一)创新监管服务模式。

1.推进实施"一线放开"。允许企业凭进口舱单将货物直接入区,再凭进境货物备案清单向主管海关办理申报手续,探索简化进出境备案清单,简化国际中转、集拼和分拨等业务进出境手续;实行"进境检疫,适当放宽进出口检验"模式,创新监管技术和方法。探索构建相对独立的以贸易便利化为主的货物贸易区域和以扩大服务领域开放为主的服务贸易区域。在确保有效监管的前提下,探索建立货物状态分类监管模式。深化功能拓展,在严格执行货物进出口税收政策的前提下,允许在特定区域设立保税展示交易平台。

2.坚决实施"二线安全高效管住"。优化卡口管理,加强电子信息联网,通过进出境清单比对、账册管理、卡口实货核注、风险分析等加强监管,促进二线监管模式与一线监管模式相衔接,推行"方便进出,严密防范质量安全风险"的检验检疫监管模式。加强电子账册管理,推动试验区内货物在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之间和跨关区便捷流转。试验区内企业原则上不受地域限制,可到区外再投资或开展业务,如有专项规定要求办理相关手续,仍应按照专项规定办理。推进企业运营信息与监管系统对接。通过风险监控、第三方管理、保证金要求等方式实行有效监管,充分发挥上海市诚信体系建设的作用,加快形成企业商务诚信管理和经营活动专属管辖制度。

3.进一步强化监管协作。以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市场公平竞争为原则,加强各有关部门与上海市政府的协同,提高维护经济社会安全的服务保障能力。试验区配合国务院有关部门严格实施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加强海关、质检、工商、税务、外汇等管理部门的协作。加快完善一体化监管方式,推进组建统一高效的口岸监管机构。探索试验区统一电子围网管理,建立风险可控的海关监管机制。

(二)探索与试验区相配套的税收政策。

4.实施促进投资的税收政策。注册在试验区内的企业或个人股东,因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等资产重组行为而产生的资产评估增值部分,可在不超过5年期限内,分期缴纳所得税。对试验区内企业以股份或出资比例等股权形式给予企业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的奖励,实行已在中关村等地区试点的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分期纳税政策。

5.实施促进贸易的税收政策。将试验区内注册的融资租赁企业或金融租赁公司在试验区内设立的项目子公司纳入融资租赁出口退税试点范围。对试验区内注册的国内租赁公司或租赁公司设立的项目子公司,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从境外购买空载重量在25吨以上并租赁给国内航空公司使用的飞机,享受相关进口环节增值税优惠政策。对设在试验区内的企业生产、加工并经"二线"销往内地的货物照章征收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根据企业申请,试行对该内销货物按其对应进口料件或按实际报验状态征收关税的政策。在现行政策框架下,对试验区内生产企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进口所需的机器、设备等货物予以免税,但生活性服务业等企业进口的货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和相关规定明确不予免税的货物除外。完善启运港退税试点政策,适时研究扩大启运地、承运企业和运输工具等试点范围。

此外,在符合税制改革方向和国际惯例,以及不导致利润转移和税基侵蚀的前提下,积极研究完善适应境外股权投资和离岸业务发展的税收政策。

四、扎实做好组织实施

国务院统筹领导和协调试验区推进工作。上海市要精心组织实施,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根据《方案》明确的目标定位和先行先试任务,按照"成熟的可先做,再逐步完善"的要求,形成可操作的具体计划,抓紧推进实施,并在推进过程中认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国务院请示报告。各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积极做好协调配合、指导评估等工作,共同推进相关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把试验区建设好、管理好。

附件: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服务业扩大开放措施

附件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服务业扩大开放措施

一、金融服务领域

1.银行服务(国民经济行业分类:J 金融业——6620 货币银行服务)

开放措施

(1)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设立外资银行,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与外资金融机构共同设立中外合资银行。在条件具备时,适时在试验区内试点设立有限牌照银行。

(2)在完善相关管理办法,加强有效监管的前提下,允许试验区内符合条件的中资银行开办离岸业务。

2.专业健康医疗保险(国民经济行业分类:J 金融业——6812 健康和意外保险)

开放措施

试点设立外资专业健康医疗保险机构。

3.融资租赁(国民经济行业分类:J 金融业——6631 金融租赁服务)

开放措施

(1)融资租赁公司在试验区内设立的单机、单船子公司不设最低注册资本限制。

(2)允许融资租赁公司兼营与主营业务有关的商业保理业务。

二、航运服务领域

4.远洋货物运输(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5521 远洋货物运输)

开放措施

(1)放宽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国际船舶运输企业的外资股比限制,由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制定相关管理试行办法。

(2)允许中资公司拥有或控股拥有的非五星旗船,先行先试外贸进出口集装箱在国内沿海港口和上海港之间的沿海捎带业务。

5.国际船舶管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5539 其他水上运输辅助服务)

开放措施

允许设立外商独资国际船舶管理企业。

三、商贸服务领域

6.增值电信(国民经济行业分类:I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6319 其他电信业务,6420 互联网信息服务,6540 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6592 呼叫中心)

开放措施

在保障网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允许外资企业经营特定形式的部分增值电信业务,如涉及突破行政法规,须国务院批准同意。

7.游戏机、游艺机销售及服务(国民经济行业分类:F 批发和零售业——5179 其他机械及电子商品批发)

开放措施

允许外资企业从事游戏游艺设备的生产和销售,通过文化主管部门内容审查的游戏游艺设备可面向国内市场销售。

四、专业服务领域

8.律师服务(国民经济行业分类:L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7221 律师及相关法律服务)

开放措施

探索密切中国律师事务所与外国(港澳台地区)律师事务所业务合作的方式和机制。

9.资信调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L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7295 信用服务)

开放措施

允许设立外商投资资信调查公司。

10.旅行社(国民经济行业分类:L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7271 旅行社服务)

开放措施

允许在试验区内注册的符合条件的中外合资旅行社,从事除台湾地区以外的出境旅游业务。

11.人才中介服务(国民经济行业分类:L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7262 职业中介服务)

开放措施

(1)允许设立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外方合资者可以拥有不超过70%的股权;允许港澳服务提供者设立独资人才中介机构。

(2)外资人才中介机构最低注册资本金要求由30万美元降低至12.5万美元。

12.投资管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L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7211 企业总部管理)

开放措施

允许设立股份制外资投资性公司。

13.工程设计(国民经济行业分类:M 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企业——7482 工程勘察设计)

开放措施

对试验区内为上海市提供服务的外资工程设计(不包括工程勘察)企业,取消首次申请资质时对投资者的工程设计业绩要求。

14.建筑服务(国民经济行业分类:E 建筑业——47 房屋建筑业,48 土木工程建筑业,49 建筑安装业,50 建筑装饰和其他建筑业)

开放措施

对试验区内的外商独资建筑企业承揽上海市的中外联合建设项目时,不受建设项目的中外方投资比例限制。

五、文化服务领域

15.演出经纪(国民经济行业分类:R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8941 文化娱乐经纪人)

开放措施

取消外资演出经纪机构的股比限制,允许设立外商独资演出经纪机构,为上海市提供服务。

16.娱乐场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R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8911 歌舞厅娱乐活动)

开放措施

允许设立外商独资的娱乐场所,在试验区内提供服务。

六、社会服务领域

17.教育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国民经济行业分类:P 教育——8291 职业技能培训)

开放措施

(1)允许举办中外合作经营性教育培训机构。

(2)允许举办中外合作经营性职业技能培训机构。

18.医疗服务(国民经济行业分类:Q 卫生和社会工作——8311 综合医院,8315 专科医院,8330 门诊部〔所〕)

开放措施

允许设立外商独资医疗机构。

注:以上各项开放措施只适用于注册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内的企业。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南华早报: 港学者:“舆论斗争”频出是危险信号

香港南华早报 - 中国
 
Book your hotel early for a discount!

You can reap the rewards with great discounts at participating Pullman, M Gallery, Grand Mercure, Novotel, Mercure, ibis and Formule 1 hotels.
From our sponsors
港学者:"舆论斗争"频出是危险信号
Sep 27th 2013, 07:17

(南早中文网讯)香港的中国问题专家日前发表分析文章,详细梳理8月以来,内地官方舆论控逐步升温的过程。文章坦陈,近期政治方面的高压态势,或将对中国的经济工作,以及可能展开的进一步改革造成冲击。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日前刊登香港大学学者钱钢文章,指中共正在全面宣传贯彻总书记习近平的"8.19"讲话。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关键词"舆论斗争",已在媒体上频繁出现。钱称此为"危险信号",并指这一词语的出现也存"疑点"。

在这篇基于关键字检索研究的分析文章中,现任港大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中国传媒研究计划主任的钱钢指出,在检索了近一个月的有关报道后,他发现在最早的官方报道中,并没有"舆论斗争"这种提法。

钱钢回忆说,他最初是通过电视看到"8.19"讲话的报道,当时觉得还比较"温和",与之后"杀气腾腾"的口吻不尽相同。钱重新查看当时报道的全文,发现原文中并没有之后被普遍使用的"舆论斗争"一词。

钱钢在文章中表示:"习的讲话,8月20日晚由新华社首发。中共对领导人讲话的报道,有极严格审定程序。报道"8.19"讲话的电讯,决非新华社自己可以签发,而只能由分管宣传的政治局委员乃至更高领导拍板。"

钱钢的文章指出,新华社报道原文中没有使用"舆论斗争",并非"疏漏"。他的研究显示,"自8月21日至9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8篇评论员文章,论学习"8.19"讲话精神。人民日报署名"本报评论员"的文章,规格极高(仅次于社论),这个系列评论具权威性,然而8篇文章均未使用"舆论斗争"的提法。还有8月23日人民网发布的"解读习总8.19重要讲话精神",5个标题,14则提要,都无"舆论斗争"。这样的"解读",当然也不可能随意拟定。"

钱钢在研究中同时发现,在8月下旬,仅有《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环球时报》等媒体共三篇文章使用了"舆论斗争"一词。直到8月30日,这一"让人不安"的字眼才在最高级别的央媒《人民日报》上出现。当天,《人民日报》发表署名"人民日报编委会"的学习"8.19"讲话文章,文中出现了"有效引导舆论、积极开展舆论斗争"的说法。

钱钢在文章中特别提到:"(用'人民日报编委会')这种署名方式是该报自1946年创刊以来首次"。

自此之后,类似文章便"接踵而至"。其中包括9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新华社社长李从军的文章《牢牢掌握舆论工作主动权》;9月16日,人民日报社长张研农发表《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钱钢在研究中发现,《人民日报》自1980年才开始使用"舆论斗争"一词,自1980年到 今年的"8.19",33年里总共只用了23次,且多只用于"国际舆论斗争"等。而今年"8.19"后的一个月里,"舆论斗争"在《人民日报》上已出现了4次,其指向"完全针对国内思想领域"。

9月以来,"舆论斗争"更加频繁地出现在官媒上。钱钢的研究指出,9月4日,《解放军报》发文《夺取网络舆论斗争的主动权》;9月6日《法制日报》称中央政法委提出"敢于舆论斗争"。而自9月10日起,新华网、人民网陆续刊登内地31位省级宣传部长学习"8.19"讲话的体会,31人中有至少16位使用了"舆论斗争"或"意识形态斗争"的说法。在"8.19"后的一个月里,还有至少5位省(自治区)书记,表态支持"舆论斗争",其中包括新疆的张春贤、山西的袁纯清、甘肃的王三运、青海骆惠宁、及吉林王儒林。几乎在同一时间,最重量级的央媒如《人民日报》、《求是》杂志和《解放军报》,也开始了对西方宪政民主"错误思潮"的批判。

"'8.19'讲话一个月来,从最初官方正式解读回避"舆论斗争",到"舆论斗争"杀到前台,再到军方"亮剑",控制舆论的高压态势已十分清楚。"钱钢在其文章中总结到。

在文章的最后部分,钱钢简要回顾了习近平之前两任中共最高领导人在思想宣传工作方面的主导方针,指出继江泽民的"舆论导向"和胡锦涛"舆论引导"之后,"'舆论斗争'已成为当前中共的舆论控制总方针。"而后者的主要对象,也从以往针对西方和民族分裂势力等,扩展到以国内知识分子和普通民众为目标。

"这使本届中共领导的政治高压态势,有超过江、胡时期,并有冲击经济工作(特别是18届3中全会将启动的经济改革)这个'中心',使中国政治重蹈毛时代覆辙的危险。不知中共高层是否意识到,当他们信誓旦旦要反腐打虎的时候,'舆论斗争'却先期剿灭了大批武松,大大削弱了反腐的社会支持力量。"在文章末尾,钱钢不无忧虑地指出。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南华早报: 习近平督导高层互批效仿延安整风?

香港南华早报 - 中国
 
Curious about BaaS?

Get the full feature comparison in our free eBook comparing the time to create your own cloud backend to a Backend as a Service like Kinvey.
From our sponsors
习近平督导高层互批效仿延安整风?
Sep 27th 2013, 04:01

在国家主席习近平的督导下,河北省常委近日在央视新闻镜头前,开展了一系列相互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引起广泛关注。但有分析认为,这种的「批斗会」与延安整风运动相似,并无新意,也没太大的实际效用。

据内地媒体央视新闻报道,日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国各地陆续开展,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25日在河北亲自主持民主生活会,要求河北省省委班子互相批评或作出自我批评,其中不少爆料令人结舌。如河北省省委常委杨崇勇表示,河北省去年三公经费预算为2.53亿元,但决算时达到6.6亿元,其中公车花费占了8成。河北省宣传部长声称,河北春晚大大超出预算,光支付明星的出场费已花去300万元。石家庄市委书记孙瑞彬更是自曝自己从政以来,一直配备有越野车,「这是违反规定的,但自己就是坐得心安理得,没有什么」。

有官员甚至展开争对个人的点名批评。如常务副省长杨崇勇就直指张庆伟「有点自满和听不进意见了,有主观主义。」省纪委书记臧胜业也批评张庆伟听汇报时不太耐烦,「这样对干部不够尊重,对不同的意见不能完全采纳。」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更指秦皇岛市委书记田向利「急于求成」,并称「这种表现就会促使我们回去干一些与老百姓利益不相干的事情」。

对于官员们在自我反省中暴露的各类问题,习近平随后表态「已在意料之中」​​​​,并指之所以花时间专门到河北开会,就是希望能狠抓官员工作作风。 「不是为了开会儿开会,不是为了好看而开,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开。」习近平在会上说。

自去年起,习近平多次在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时承诺,将改进高级官员工作作风,包括要求官员少说空话,领导人也不得享受特殊生活待遇。今年六月,习近平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干部官员「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有分析指习近平希望借此赢回民间对其失去的信任。

上海政治学者李开盛向《南华早报》表示,与前任主席胡锦涛相比,习近平的领导作风,更接近毛泽东倡导的「走群众路线」。习要求官员亲近民众的举动,和其个性及成长经历有关。 「习仲勋被撤职后,习近平先是被下放劳动,随后又调到陕西当大队长,经常与贫下中农接触,致使他潜意识里更接地气。」

但也有分析人士指出,类似的自我批评活动并非创新。政治事务分析师陈子明表示,习近平发起的新一轮整风运动并没新意,其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四风」提法,直接源自1941年由毛泽东发起的延安整风运动。

这种向延安整风的说法也在部分官员表态中得到支持。湖南省委书记徐守盛昨日在湖南省委机关报湖南日报上空开表示,延安整风很多做法仍有重要指导意义。

争对官员们的自我批评内容,陈子明认为官员们千篇一律地表示自己「急于求成」,等于变相自我表扬,纯属走形式。而从历史经验看,整风运动并不能真正杜绝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等不正之风。延安整风之后,1958年的大跃进照样发生。

不过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秦宣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只有从上到下都深入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才能真正自我剖析找出问题,才能达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效果。

与此同时,内地官媒《人民日报》海外版昨日报道,各省高层领导日前也展开栽红薯、擀面条等亲民活动,以响应习近平「走群众路线」的指示,规模空前。

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早前在武乡县砖壁村李生祥的田地,帮助锄草松土,栽种红薯,并自称感到「快意」。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前往村民家中,与其比赛做面条;吉林省省委书记王儒林则坐进村民家里,与其一起商量如何脱贫致富。

也有省书记用精简办公、生活设备的方式,实行群众路线。据报道,湖南省委书记徐守盛带头腾退省人大为他准备的办公室,并要求省委领导每人保留一处办公用房。此外,省委常委和省政府副省长原配备用于下乡的越野车,也要统一上交。吉林、安徽两省则分别把悬挂「吉O」和「皖O」号牌的机动车,视为假牌或无牌车辆,打击公车牌号特权。

但多数网友对各省书记走群众路线的做法并不认同。杭州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法律史学会执行会长范忠信在其个人微博上说,「各地强征血拆、滥用权力、环境污染导致小民百姓权益受损、冤屈难伸的恶性事件堆积如山不去设法解决,却深入农家表演农夫农妇的功夫——可爱的演员们,你们辛苦了!」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南华早报: 周杰伦:用两高500转释法反击网络造谣

香港南华早报 - 中国
 
Curious about BaaS?

Get the full feature comparison in our free eBook comparing the time to create your own cloud backend to a Backend as a Service like Kinvey.
From our sponsors
周杰伦:用两高500转释法反击网络造谣
Sep 27th 2013, 03:52

(南早中文网讯)台湾歌手周杰伦所属公司9月25日出表公开声明,称针对以往内地网友的造谣言论既往不咎,但日后再有造谣者将立即引用两高最新释法,搜证提告。

据台湾媒体《中国时报》报道,周杰伦属过往曾遭到内地网友数次谣言抹黑,包括声称他是日本人、捐款少、并把过往谣言「重新包装」成诅咒信,恶意散播,疑是有人心士计画性攻击。其所属的杰威尔音乐及巨室音乐对此表示,过去在大陆针对网友言论,无法可办,但9月10日两高就网络谣言释法后,同一诽谤资讯被点击达5000次或被转发达500次以上,即符合刑法第246条构成诽谤罪,日后将对造谣者搜证提告。

据报道,周杰伦2006年曾被爆「自称是日本人后裔」,引发网友笔战,公司当时澄清其出道13年来坚持「中国风」为音乐主轴,且多次在国际场合呼吁发扬华人音乐。台湾粉丝则知道他在林口出生、淡水长大,只觉得传言好笑。

随后,也有传言指,周杰伦在汶川大地震中「只捐5万元人民币」,但其公司表示事实上他陆续捐出150万人民币及演唱会募款3000万人民币,共计1.49亿元台币。

更有谣言被包装为「不转发诅咒全家、父母立刻死亡」的诅咒信,获得大量转发。

报道援引知情工作人员称,周杰伦行善不欲人知,也不愿告人树敌,后来公司要求他公布捐款金额,他才同意。公司日后对有关网络谣言,将不再容忍。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南华早报: 汶川救灾油画「感天动地」 温家宝亲笔致谢

香港南华早报 - 中国
 
Kinvey Strategy eBook

Kinvey answers 7 critical questions about creating your mobile strategy and technology policies. See our answers in this free eBook.
From our sponsors
汶川救灾油画「感天动地」 温家宝亲笔致谢
Sep 27th 2013, 03:10

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罕有地公开表扬四川油画家张方震描绘2008年汶川大地震救灾情况的画作。

温家宝曾表示,希望退休後人们可以把他忘记。

据《重庆晨报》昨天报道,温家宝以短笺感谢四川美术学院油画家张方震,信中表示:「感谢你用画笔记述了那悲壮惨烈的情景,绘制了感天动地的画面。」

该幅油画题为《黎明》,描绘四川汶川大地震後的救灾情景,其中手持扩音器的温家宝在救援人员当中,站在瓦砾中向被困的遇难者说话,医疗人员及军队则赶往现场参与救援。

大地震导致88,000人死亡或失踪。

张方震在2009年6月完成画作,并将之印制成年历送赠朋友。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南华早报: 毛诞120年宁夏师范学院树毛像

香港南华早报 - 中国
 
Curious about BaaS?

Get the full feature comparison in our free eBook comparing the time to create your own cloud backend to a Backend as a Service like Kinvey.
From our sponsors
毛诞120年宁夏师范学院树毛像
Sep 27th 2013, 04:51

(南早中文网讯)今年是中共已故领导人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宁夏师范学院昨日召集近千名师生集会,举行「伟大的革命导师——毛泽东主席塑像落成庆典」,学院党委书记马林称,树立毛像是为全体师生树立精神的支柱、立身的楷模,也有助提升校园文化品味。

《信报》报导,活动在昨天上午举行,学校领导、行政单位全体工作人员全体正装出席,校区内当天上午无课学生都要出席。校党委书记与校长共同揭开覆盖在毛像上的红绸,并向毛像敬献花篮,全体师生员工肃立三鞠躬,「虔诚致敬」。这尊毛像采取文革时期的标准,为毛泽东站立并扬起右手的典型造型。标准高度是12.26米,象征毛泽东12月26日的生日。

宁夏师范学院坐落于宁夏固原市,前身是1975年建立的六盘山大学,由时任固原地委副书记的胡启立筹组并担任首任校长。胡启立六四事件前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后因支持赵紫阳被罢黜,1991年复出,退休前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

文革期间全国曾掀起大造毛像热潮,各城各县,工厂学校内几乎都有毛像存在。文革后中央为消除个人崇拜,全国又掀起拆毛像运动,很少得以保留。随着毛诞120年,内地民间近期再掀起纪念毛泽东热潮,各种毛画像、毛塑像纷纷亮相。如河北省临漳县就开辟了一个毛泽东铜像广场,树起全国第二座毛泽东铜像。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南华早报: 美售台反潜机 中方提出交涉

香港南华早报 - 中国
 
Curious about BaaS?

Get the full feature comparison in our free eBook comparing the time to create your own cloud backend to a Backend as a Service like Kinvey.
From our sponsors
美售台反潜机 中方提出交涉
Sep 27th 2013, 05:01

(南早中文网讯)中国已就美国向台湾交付首架P-3C反潜机,提出严正交涉。

外交部发言人洪磊昨天指出,中方坚决反对任何国家对台售武,立场明确及一贯,敦促美方恪守一个中国政策及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原则,停止任何形式的对台军售,不做损害中美关系及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事。

台湾已花费约19亿6000万美元向美国购买12架P-3C型反潜机,首架前日抵达屏东的空军基地,剩下11架将于今年至2015年期间陆续交付。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南华早报: 陕西胡蜂螫人 数百伤21死

香港南华早报 - 中国
 
Curious about BaaS?

Get the full feature comparison in our free eBook comparing the time to create your own cloud backend to a Backend as a Service like Kinvey.
From our sponsors
陕西胡蜂螫人 数百伤21死
Sep 27th 2013, 05:07

(南早中文网讯)陕西安康市传出近3个月有超过200多人被胡蜂螫伤,21人不幸丧生的消息。被螫伤者多集中在农村及偏远地区,其中一名55岁的农妇还被连螫200多针,虽治疗后无碍,但1个月后仍小便失禁。

综合报导,胡蜂被当地人称为「葫芦包」,人被螫后会出现过敏及毒性反应,严重者甚至死亡,近3个月安康市共有21位伤者不幸过世。其中,1位55岁的农妇,就在稻田边的山地被攻击。穆从会回忆:「当时山边突然冒出一堆胡蜂,我穿着长袖长裤,还是被螫得到处是伤疤,医生说有200多个。」

穆从会已接受治疗1个多月,但至今仍小便失禁。但她还不是最惨的例子,同样被胡蜂攻击的陈昌林,现在还躺在病床上。

他21日下午在路边打稻谷,突见一母子被胡蜂包围,便英勇上前救助,却让自己也陷入困境。 「我跑向路边呼救,可胡蜂一直追了200米,围着我螫了将近3分钟……。」陈昌林说,他目前被诊断为急性肾衰竭,处于无尿状态,只能依靠血液透析存活。而那对被胡蜂包围的母子送医后抢救不治。陕西汉中市中心医院肾病内科主任王敬表示,被螫超过40个伤口就要赶紧送医,因为蜂毒会进入人体,破坏红血球,导致肝肾功能衰竭,最后死亡。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南华早报: 北京摇号中签比创新低 87中1

香港南华早报 - 中国
 
Kinvey Strategy eBook

Kinvey answers 7 critical questions about creating your mobile strategy and technology policies. See our answers in this free eBook.
From our sponsors
北京摇号中签比创新低 87中1
Sep 27th 2013, 05:18

(南早中文网讯)在内地想开车上路,有没有钱买车还不是大问题,能否顺利拿到牌照,才最令人头痛。为了解决大城市壅塞的交通,政府祭出限制汽车数量的办法。在上海,汽车牌照的价格有时还高过车子本身,而在北京,民众要能抽到新车车牌难上加难,昨日就有161万多人参加抽签,但抽到的机率却是1: 87,创历史新低。

《新京报》报导,北京购车摇号上个月中签比是1:83.9,本月又破纪录,到1:87。交通部门的负责人表示,因为北京未来5年要投入大气清洁计画,其中关于机动车总量到2017年不超过600万的措施受到市民关注,要达到这个总量要求,目前的小客车每月摇号量要进一步减少。

据推算,每月的指标将从现在的两万个减少至11700多个,因此中签难度也增至1:132。由于市民担心明年政策调整后更加难摇号,所以​​一些不急需的市民也早早加入摇号大军,纷纷抢着加入现在的抽牌照行列,才造成本月破纪录的状况。

相关部门承诺,会研究小客车配置的具体方案,预计今年11月底公布,2014年开始实施。

据了解,去年1月中签率约为1:43.1。到了去年12月,中签比例已经降低为1:71.3,而今年第一次摇号难度直接高开,第一期摇号,75人争抢一​​个车牌指标。此后,摇号难度一路攀升。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南华早报: 张炳良:公屋造就香港成功故事

香港南华早报 - 中国
 
Kinvey Strategy eBook

Kinvey answers 7 critical questions about creating your mobile strategy and technology policies. See our answers in this free eBook.
From our sponsors
张炳良:公屋造就香港成功故事
Sep 27th 2013, 05:30

(南早中文网讯)身兼香港房屋委员​​会主席的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张炳良昨天主持展览开幕仪式时表示,公营房屋在过去60年,改善数以百万香港市民的生活,担当了重要的角色。他说:「公营房屋已成为香港过去成功故事的一部分,乃港人引为自豪的集体成就。」

综合报导,今年是香港公营房屋发展60周年,房委会与古物古迹办事处及香港中文大学合作举办的「话说公屋」展览,回顾公屋发展的重要进程。张炳良说:「香港不少市民过去六十年一直受惠于公营房屋计划,而公屋亦为本地社会和经济发展奠下稳固的基础,改善了以百万计的家庭的生活环境,帮助市民在社会向上流动,同时促进新市​​镇发展,令香港不断成长。公营房屋已成为香港过去成功故事的一部分,是香港市民引以自豪的集体成就。我相信在今天社会里各行各业的精英不少出身公屋,可以说公屋孕育了我们新一代很多个成功故事。」

张炳良回顾公屋的历史,一般人把公屋的起源定于1953年的圣诞日或圣诞夜,因为当时发生一场很大的火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香港人口急速上升,不少人住在山边临时搭建的寮屋,居住环境恶劣。那场大火令5万居民失去家园,当时的政府很迅速地建设一些徙置大厦、徙置屋。 1954年,第一批合共8幢的徙置大厦在石硖尾落成,所以石硖尾可以说是公屋的起源地。

早期的徙置大厦楼高六至七层,没有升降机,居民只能共用每一层中间的厕所、浴室和水龙头,到了上世纪70年代,厨房和浴室已成为每一个公屋单位的标准设计的一部分,大厦亦已安装升降机。到80年代,一般公屋大厦楼高35层,采用多房设计,供租户间隔单位。

张炳良表示,现时大约有半数市民居住公屋或各类型的资助自置居所单位,特别是「居者有其屋计划」的单位,当中包括超过二百万人,即约全港三分之一的人口居于房委会供应的大约730 000个公屋单位,而另外超过一百万人居于政府资助的自置居所。

张炳良认为这个发展尚未足够,因为看见最新情况,住屋问题仍然困扰社会。由2012/13至2016/17年度,房委会将继续推出79 000个全新公屋单位。此外,政府亦已预留土地,于其后2018年起的5年期内,兴建至少100 000个出租公屋单位。

张炳良称, 2011年底政府宣布恢复居屋计划,以协助中低收入的市民自置居所。本届政府亦确定居屋成为房屋政策的恒常部分,会首先于2016/17年度起计的4年内,兴建17 000个新的居屋单位,并于其后每年平均兴建大约5 000个居屋单位,这是政府已经承诺的建屋目标。

「话说公屋」展览由今日起至明年3月2日在香港文物探知馆展出。展品众多,包括60至70年代公屋居民的租住证、住户缴租卡,当中有齐全部住户的姓名、年龄等,可以见到当年苏屋村居民每月租金连差饷只需66元、石硖尾村公屋月租更只需44元。更有趣的是原来当年公屋居民会自组晚间巡逻队,居民当时使用的木棍、急救布袋等均有展出,可以说是港人的集体回忆。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南华早报: 社论:全运会需要改革

香港南华早报 - 中国
 
Manage your social media

Best social media tool for image publishing to Facebook and Twitter. Look amazing and delight your followers. Get 40% off when you sign up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社论:全运会需要改革
Sep 27th 2013, 02:42

第12届全运会近期在辽宁省闭幕,本届全运会多了三个比赛项目,参赛运动员人数也与往年相若。按照规模来说,全运会足以媲美全球知名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但两者的区别在於目标方向。奥林匹克宪章号召促进友好竞争丶提倡体育精神和强身健体,而全运会已偏离原本目的。因此,全运会极有必要改革或废除。

首届全运会於1959年举行,旨在通过运动鼓励全国人民强身健体。但自1980年代末,全运会已成为花费庞大丶捞取政绩及不公平竞争的平台。中央政府提倡厉行节俭,今届在渖阳举办的全运会并没有像往届般举行盛大华美的开幕仪式,但赛事仍处处可见违背体育精神及作弊的行为,以及裁判偏袒的情况。尤其备受批评的是女子橄榄球北京队对山东队的比赛,北京队因不满裁判判罚不公而罢赛;海南青少年男排选手年龄造假;一位摔跤选手咬对手;女子10公里马拉松游泳比赛中,两名女选手打架;对於全情投入的运动员及教练来说,这类事件无疑是一种嘲弄。

主要问题在此:如果某省队表现良好,该省领导可获得好处。地方未来四年可获多少体育经费,取决於其选手所获的奖牌数,而地方官员的仕途与比赛结果也密切相关。因此,全运会运动员的奖赏有可能大於奥运选手,各方也出现了不惜一切要赢得比赛的心态。难怪许多国人认为全运会就是场闹剧。

大型体育赛事旨在帮助国家挑选最好的运动员以参加海外比赛,并提高较冷门项目的知名度,同时也能提高民众对运动的兴趣,鼓励大家参与健康的休闲活动。但如今的全运会形式并未有效达成这些目的。也许全运会应返璞归真,以更好的方式挑选最好的运动员。至少,须重新评估全运会对国家的价值。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