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7日星期五

南华早报: 张炳良:公屋造就香港成功故事

香港南华早报 - 中国
 
Kinvey Strategy eBook

Kinvey answers 7 critical questions about creating your mobile strategy and technology policies. See our answers in this free eBook.
From our sponsors
张炳良:公屋造就香港成功故事
Sep 27th 2013, 05:30

(南早中文网讯)身兼香港房屋委员​​会主席的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张炳良昨天主持展览开幕仪式时表示,公营房屋在过去60年,改善数以百万香港市民的生活,担当了重要的角色。他说:「公营房屋已成为香港过去成功故事的一部分,乃港人引为自豪的集体成就。」

综合报导,今年是香港公营房屋发展60周年,房委会与古物古迹办事处及香港中文大学合作举办的「话说公屋」展览,回顾公屋发展的重要进程。张炳良说:「香港不少市民过去六十年一直受惠于公营房屋计划,而公屋亦为本地社会和经济发展奠下稳固的基础,改善了以百万计的家庭的生活环境,帮助市民在社会向上流动,同时促进新市​​镇发展,令香港不断成长。公营房屋已成为香港过去成功故事的一部分,是香港市民引以自豪的集体成就。我相信在今天社会里各行各业的精英不少出身公屋,可以说公屋孕育了我们新一代很多个成功故事。」

张炳良回顾公屋的历史,一般人把公屋的起源定于1953年的圣诞日或圣诞夜,因为当时发生一场很大的火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香港人口急速上升,不少人住在山边临时搭建的寮屋,居住环境恶劣。那场大火令5万居民失去家园,当时的政府很迅速地建设一些徙置大厦、徙置屋。 1954年,第一批合共8幢的徙置大厦在石硖尾落成,所以石硖尾可以说是公屋的起源地。

早期的徙置大厦楼高六至七层,没有升降机,居民只能共用每一层中间的厕所、浴室和水龙头,到了上世纪70年代,厨房和浴室已成为每一个公屋单位的标准设计的一部分,大厦亦已安装升降机。到80年代,一般公屋大厦楼高35层,采用多房设计,供租户间隔单位。

张炳良表示,现时大约有半数市民居住公屋或各类型的资助自置居所单位,特别是「居者有其屋计划」的单位,当中包括超过二百万人,即约全港三分之一的人口居于房委会供应的大约730 000个公屋单位,而另外超过一百万人居于政府资助的自置居所。

张炳良认为这个发展尚未足够,因为看见最新情况,住屋问题仍然困扰社会。由2012/13至2016/17年度,房委会将继续推出79 000个全新公屋单位。此外,政府亦已预留土地,于其后2018年起的5年期内,兴建至少100 000个出租公屋单位。

张炳良称, 2011年底政府宣布恢复居屋计划,以协助中低收入的市民自置居所。本届政府亦确定居屋成为房屋政策的恒常部分,会首先于2016/17年度起计的4年内,兴建17 000个新的居屋单位,并于其后每年平均兴建大约5 000个居屋单位,这是政府已经承诺的建屋目标。

「话说公屋」展览由今日起至明年3月2日在香港文物探知馆展出。展品众多,包括60至70年代公屋居民的租住证、住户缴租卡,当中有齐全部住户的姓名、年龄等,可以见到当年苏屋村居民每月租金连差饷只需66元、石硖尾村公屋月租更只需44元。更有趣的是原来当年公屋居民会自组晚间巡逻队,居民当时使用的木棍、急救布袋等均有展出,可以说是港人的集体回忆。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