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5日星期三

南华早报: 郑维:“国产租界” 倒逼改革

香港南华早报 - 中国
 
Manage your social media

Best social media tool for image publishing to Facebook and Twitter. Look amazing and delight your followers. Get 40% off when you sign up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郑维:"国产租界" 倒逼改革
Sep 25th 2013, 00:31

昨天,《南华早报》在上海自贸区的报道上再爆猛料:自贸区里将推倒「防火墙」,所有"敏感"的网点全部解禁,包括全球两大社交媒体Facebook和Twitter,以及被屏蔽的《纽约时报》等报章的网站。

自贸区管理部门还将邀请国外电信公司竞投区内互联网服务牌照。中国三大电信巨头中国移动丶联通和电信都已获悉此事,在自贸区将直接与国外对手交锋。

消息上午10点15分通过南华早报的中英文网站以及官方微博上同时播发,顿时引发无数反响。那条微博在半天内就被转了过万次。

在我的个人微博上,有网友评论将上海自贸区比作"租界",我的回复是「"那就让它成为中国改革的租界吧。」

吊诡的租界

曾几何时,租界在中国是国体的屈辱印记。走向末路的满清政府在闭关锁国夜郎自大了200多年后,颟顸无能地在列强的坚船利炮下割让土地,开放了租界。在租界上,列强在满清的领土上拥有行政自治权和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

极富讽刺意味的是,主权的丧失却不意味着租界的末日。包括上海在内的租界由于被先进一整代的经济模式占领,其经济文化繁荣程度往往远高于清末的周边地区。往上海、天津、汉口、苏州、杭州、厦门、广州、九江、镇江等等曾经的租界区探寻,即使至今,城市的中心一般都是曾经的租界。

更加吊诡的是,因为租界被视为外国领土,被打怕了的清廷根本无力干涉租界内部事务,根本无法在租界进行司法活动,这让租界成了反清志士在革命失败后寻求庇护,争取东山再起的避难所。

落后就要挨打。在租界上,中国和日本也算是某种程度上的难兄难弟。1858年闭关锁国的日本江戸幕府也被强权敲开大门,跟美、英、法、荷、俄签订《安政五国条约》,被迫开放长崎、横滨、神户、新潟、函馆五港。1859年-1869年之间,这五处港口和东京、大阪陆续开埠,设立外国租界。一样的,你看到这些城市后来都变成了日本的经济贸易重镇。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年晚清的租界,是那个腐朽帝国和世界的先进经济体接轨的窗口,因为被迫开放,而成为政治上丧权辱国的象征。但在经济上,它是先进经济体在落后的经济体上安装的吸血管和发动机,自然它带来的繁荣有点畸形。

甩开租界 划出特区

从这个角度看,90年后,睿智果决的邓小平在中国的南边"画了一个圈",制定了「经济特区」的蓝图设计,极有魄力地在不放弃任何主权的情况下,让国际上的先进的生产方式、资本、管理在那几个划定的窗口和那被十年文革和"鸟笼经济"搞得奄奄一息的中国经济接触和碰撞。

结果,邓小平打开的鸟笼里,那原本萎靡不振的中国经济,居然翱翔天际,化作一只惊天动地的大鹏,乘着开放改革的浪潮,"搏扶摇而上九万里",成为近40年来,世界经济最令人惊叹的奇迹。

由于保持了主权,经济特区的发展远远比近代史上的租界要平衡、健康而持久。这些经济特区对其周边地区的经济辐射作用,也远远超过了列强只想吸血、无心深耕的租界。

特区不特 全面和世界接轨

在邓小平后的江朱年代里,邓小平开拓的经济特区带来的「改革红利」已经逐渐消化。充满政治勇气的前总理朱熔基,以一句「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勇往直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政治气魄,担起千夫所指,终于在2001年11月10日,在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申请。

中国将从该年的12月11日起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这是中国经济更全面地和世界经济的接轨,其创造的「红利」再让中国经济井喷了20年。虽然中国为了加入世贸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不可否认的是,加入世贸后,中国一举成为多边贸易体制的最重要受益者,得到的好处远远大于不利。

在那一代领导人的手中,中国实实在在地抓住了历史机遇的昙花一现。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制造国,这些都是和入世分不开的。许多在美国等等发达经济体产生的技术和管理创新,居然都让千里外的中国成为了最大受益者。互联网在美国发芽,却在中国腾飞就是最好的例子。

可是在近年来,因为美国因为遭受了金融风暴后展现出根深蒂固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让世贸举步维艰。全球的贸易官员只好零敲碎打地进行国与国的自由贸易协定(FTA)谈判。

在美国政治化的贸易政策里,中国再次获得类似世贸的红利基本不再可能。反而,中国要面对各类政治与经济交杂的国际贸易谈判,看着美国和盟友们吐泡泡(TPP)而无可奈何。

在改革红利消耗殆尽的今天,新一代中国领导人似乎在邓小平的身上再次找到了灵感。在李克强坚定不移的推动下,再过几天,2013年9月底,中国的改革开放历程上,必然要记载下上海自贸区成立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以开放倒逼改革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循环。以扩大开放这一剂苦药,来"倒逼"改革,在邓小平年代「功效显著」,在朱镕基年代「百治百效」,在习近平、李克强年代,这一剂屡试屡验、无施不效的苦药,是否还有相同的效果,是今后10年观察的重中之重。

但无可置疑的是,开出这样一剂苦口的药方,逼着中国各个僵化的利益集团捏着鼻子吞黄连,让中国三大电信"骄子"在自贸区直面国际竞争等等需要极大的政治勇气、决心和气魄。

有不少人也对初步规划28.78平方公里上海自贸区能对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有多大作用有所怀疑。对此,我个人还是乐观。

中国领导人一贯的做法,很多政治或者经济的实验,都肯定要在小范围推开,然后观察、调整,才扩大。如果在自贸区放开网络管制,并没有造成重大的负面影响,那么随着自贸区的扩大,自贸区里更加自由、放松、开明的空气也会扩散开来。

已经有报道说,如果自贸区初期运作顺畅,成功吸引更多外资丶进一步推动内地外汇和利率自由化丶便於资本流动,对内地重整经济结构卓有帮助,则中央可能会在未来几年进一步扩大自贸区范围,最终覆盖整个1210.4平方公里的浦东。

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我们才能深切认识为何有识之士把上海自贸区跟邓小平规划经济特区相提并论。

我在此前的文章《上海自贸区不单是经济课题》里,主要谈的是中国领导人规划上海经济特区的全局构想,以及对香港的政治意义。

在这里,我建议大家可以把眼界放宽放远,只有回顾中国过去的开放历程,才能更好地展望上海自贸区在对中国大陆的经济改革乃至政治改革可能造成的深远影响。

只有带着这样的历史感,你才会忽然发现,被李光耀赞为「虽只五英尺高 却是人中之杰」那老人留下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在去世十多年后,依然足以成为后人的借鉴。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