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30日星期一

南华早报: 「360度反馈」还是「官场文革」?

香港南华早报 - 中国
 
Book your hotel early for a discount!

You can reap the rewards with great discounts at participating Pullman, M Gallery, Grand Mercure, Novotel, Mercure, ibis and Formule 1 hotels.
From our sponsors
「360度反馈」还是「官场文革」?
Sep 30th 2013, 03:15

(南早中文网讯)在总书记习近平的督导下,中共河北省的省级大员上周在专题民主生活会上进行了为期四天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引来国际媒体关注。

新加坡《联合早报》金融发表韩咏红的评论,认为由习近平亲自坐镇,这场参与者「红红脸、出出汗」的会议果然颇为辛辣,像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自揭,兼被下属批评为「急于求成」、 「政绩观偏差」;省长张庆伟的形象是「听汇报不太耐烦,对干部不够尊重」, 「主观主义」;副书记赵勇是「容易脱离实际」,批评可说是真枪实弹,刺刀见红。

评论称,有人对此感到十分新奇,点评曰:「360度反馈、中国式的。」何谓「360度反馈」?这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方式,目的是打破一些企业过于重视等级,长官「一言堂」的保守文化。「360度反馈」意味着,某个雇员表现除了由上级领导评估外,对他的下级与同级同事的意见也会被调查,以此帮助当事人有更全面的自我认识,清除思维盲点。据说,「360度反馈」在财富500强企业里,十分常见。

该文指出,作为企业管理手法的「360度反馈」与中共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间,有一个重要区别:「360度反馈」没要求当事人做自我检查,批评内容一般只作为认识现实的信息,仅披露给当事人与其领导。河北省委常委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则包含一种道德检查的压力,内容还昭告天下。

该文指有境外媒体以更耸动的名词,来形容这场来势汹汹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整风,不叫「360度反馈」,而是「官场文化大革命」。在当今的中国舆论话语中,「文革」一词的出现频率不断增加,实在是一个有待解释的现象。早两年西部重庆在原市委书记薄熙来的治下,被批评为「搞文革再现」;而今薄熙来沦为阶下囚,一些人新的担忧是「没有薄熙来的薄熙来路线」仍然阴魂不散。

评论也提出该如何定义文革?文革的主要特征是阶级斗争,并牵扯到大规模的暴力、群众批斗干部、学生斗老师,青年上山下乡,以这些标记作衡量标准,要说重庆早两年是「搞文革」确实言过其实。不过,文革所包含的精神——用运动式、公开的纠错手法改变某种现行文化,这与高层近期启动的整风,也确有共通之处。两者的差别是2013年的整风不使用暴力,不整人,不发动群众,打击目标明确地集中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

该表示,平心而论,当前中国官场可能又比1960年代更需要一场文化的革命,以扫除承传几千年绵延不绝,在改革开放新条件下又变本加厉的奢靡与贪腐风气,这估计是高层启动整风背后的良苦用心。吊诡的是,在官员信仰缺失,利益盘根错节的今天,实现「文化革命」却比1960年代更为困难百倍,从习近平必须亲上火线去示范监督一场「批评与自我批评」,就透露出整风推展受阻的真相。

该文认为,整风不可避免地面对与文革同样的困境:破了以后,立什么,怎么立?倘若滋生现存文化积弊的土壤、制度条件没有同等力度的变化,权力不受民众制约,「整风」可能只是再一次的隔靴搔痒。

文章说,几千年来,中国一直面对着如何制约权力的问题,虽然经历多次朝代更替,始终没有建成一种适应中国国情的、内部与外部制约并存的制度。「文革」话语频出——不管是对它的警惕或呼唤,都反映出有人们对现状的不满,以及新思维、新想象的缺乏,导致旧工具与思维屡屡被用以描述或解决新的问题。是否具有制度创新的视野与创新能量,是中国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对本届领导的最重要考验。

文章总结指出,当然,创新制度需要时间与条件。在条件成熟,前当局与其推进「批评与自我批评」,不如坚决地推进官员的房产与财产公开。否则,就会形成实际利益不必公开,灵魂必须公示的怪现象,那就难怪网民质疑「批评与自我批评」是走过场,实效有限了。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